如何祛痣??
什么是痣? 痣是局限性皮膚色素異常,可以出生就有,亦可后天發(fā)生。健康人皮膚上通常可找到15~20顆痣,這些痣絕大多數是良性的,毋須治療。但有些痣長在面部,影響了容貌,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將其除去。常用的脫痣方法有以下幾種:激光法、冷凍法、電灼法、掃斑機脫痣法和化學藥劑脫痣法等。 黑毛痣是色痣的一種類型,由于其局部發(fā)黑、皮膚粗糙而隆起,并且長有硬質短毛,常特別引人關注。對發(fā)生在身體易受摩擦或損傷部位的痣則要重視,如痣體迅速生長變大、顏色變淡或加深發(fā)亮,痣上的短毛脫落、痣周圍發(fā)紅,隱約可見到血絲,表面有破潰結痂甚至形成經久不愈的潰瘍。附近的淋巴結腫大,或者在大痣的周圍出現一些衛(wèi)星樣小痣等,都表示痣有惡性變的傾向,應去醫(yī)院請皮膚科和外科醫(yī)生診斷,以便及時處理。對黑毛痣的治療,直徑在0.5公分以下的小痣可用激光或高頻電刀燒灼。優(yōu)點是操作簡便、損傷正常組織少、愈后疤痕??;缺點是難以留取痣體組織做病理學檢查,且不易除凈。還有冷凍和化學藥物腐蝕除痣,因為有清除不凈和刺激痣細胞惡性變等遺患,故不宜采用。采用環(huán)鉆切除色痣可以彌補上述不足。用比痣直徑大0.2公分的環(huán)鉆,在局部皮膚麻醉后鉆色痣的全部,切口只須用很細的絲線縫合一針,由于切口長軸與皮膚紋或表情紋一致,術后疤痕不明顯,美容效果較好。 哪種痣應該除掉? 李醫(yī)師指出,除了美觀因素,為了避免變成惡性黑色素瘤,以下幾種痣應該除掉: 1.會受到長期摩擦刺激的痣,如長在戴胸罩處和腰部的痣。 2.出現不典型變化的痣。外觀不典型的痣可能變惡性,如很黑的痣,色素不平均(雜色)、邊緣不平整或不規(guī)則、界線不明、左右不對稱、在統(tǒng)計上直徑大於5毫米。 3.單一的痣突然快速變化。如果是全身的痣因為賀爾蒙的變化而同時變化,較無疑慮,如果是單一的痣突然快速變化,就值得注意。 4.長在特殊部位的痣。如長在肢端(手腳)的痣,必須注意觀察,因為這些地方的痣比其他地方的痣變惡性黑色素瘤的機會較大。 5.黏膜的痣??谇火つ?、結膜、陰道、包皮翻出來那部份的黑痣。 6.指甲溝的痣。甲溝與指甲下方皮膚相連,可能會長到指甲下面,被指甲擋住,不容易看出變化,而且長在肢端,將來變惡性的機率較大。 7.有些痣本身是先天高危險的痣。嬰兒一出生就看得到的痣叫先天痣,先天痣不多,根據統(tǒng)計,1%的新生兒有痣,并非所有先天痣都是一生出來就有危險,大小是重要因素。一般來說愈大的痣,將來變惡性的機率較大,因此醫(yī)師建議應及早切除。 有些人有蟹足腫的體質,疤痕組織會不正常增生,致產生肥厚性疤痕。蟹足腫好發(fā)於耳垂、肩、上臂、前胸和后背,臉上并不是好發(fā)部位。有這種體質的人若為美容目的要除痣,應先告知醫(yī)師自己的體質,以免除痣換來大疤。 危險的惡性黑色素瘤 臺北馬偕醫(yī)院整形外科醫(yī)師歐圣運表示,良性的痣變成惡性黑色素瘤的情況是:凸起、出現極黑色素、會癢、會痛,流血和潰瘍。 皮膚癌主要包括三種:惡性黑色素瘤、基底細胞癌和鱗狀上皮細胞癌。 惡性黑色素瘤占所有皮膚癌的4%,卻造成近80%的皮膚癌死亡率,是所有癌癥里預后最不好的之一。惡性黑色素瘤患者有10~15%有家族遺傳史。黃種人罹患惡性黑色素瘤的機率比白種人低。 研究指出,中國人的惡性黑色素瘤有70~80%為肢端黑痣型,特色是好發(fā)於手掌和腳掌等日光未必照射得到的部位,及身體黏膜部位。肢端型惡性黑色素瘤往往在腫瘤還很小時,就已往下垂直侵犯皮膚基底膜,侵入皮下血管或淋巴管內而發(fā)生轉移,一旦轉移,預后極差,三年存活率僅10%左右。
痣的周圍一小圈顏色變深了一點
痣在醫(yī)學上常見有色素痣,屬于黑色索細胞系統(tǒng)的良性腫瘤90%以上的人身上可以尋到痣,只是大小、多少不同而已。良性腫瘤均有惡變的可能,痣也不例外,但是據統(tǒng)計這種可能性微乎其微,大約只有百萬分之一的痣轉變?yōu)榱?。如果你的痣表面長有毛發(fā),就更可放心,因為有毛的痣,多屬良性傾向。通常引起惡變的痣在病理診斷上以交界痣為多見,而皮內痣不易發(fā)生惡變。在易受磨擦與刺激的部位,如手掌、腳底、面部、頸部的痣,應注意觀察,圃為摩擦與刺檄是促使癌變的原因之一。如果發(fā)現以下幾種情況,則應該盡早找醫(yī)生明確診斷。
①短期內迅速增大,顏色變深或不均勻;
②潰爛、出血、結痂;
③周圍出現紅暈或出現衛(wèi)星痣;
④突然發(fā)生明顯癢感或刺痛等。
醫(yī)生遇此情況,一般會把痣連同周圍與深層的組織一并切除,將標本送病理檢查,如果確屬惡性黑色素瘤,還需作進一步綜合治療。
黑痣幾乎人人都有。黑痣可分為平痣、雀魔樣痣、毛痣、獸皮樣痣等。有人為生黑痣而擔憂,其實黑痣是含有黑色素細胞的一種良性腫瘤,通常不發(fā)生或很少發(fā)生惡性變化。據統(tǒng)計,惡變者僅占幾十萬或幾百萬分之一。但它也有可能發(fā)生惡變,必須引起足夠的重視。
黑痣發(fā)生惡變的跡象有:突然生長變快、迅速擴大、顏色加深發(fā)亮、周圍發(fā)紅發(fā)炎、疼痛,表面由光滑變得粗糙,毛痣開始脫毛,黑痣處有滲液或出血、潰爛,附近淋巴結有腫大,黑痣內有小硬塊形成或在周圍有衛(wèi)星狀黑痣出現。
對待黑痣,既不要恐懼,也不能麻痹,應當重視它,但不要去驚動它。平時不要去摩擦、腐蝕、刺激黑痣,以防止癌細胞的迅速分化,造成惡變,對突然增大、顏色加深、表面粗糙角化的黑痣,應特別重視,及早去醫(yī)院請醫(yī)生治療。
作為家長,應注意孩子身上痣的變化,對于黑色素瘤——皮膚癌中最致命的一種惡性腫瘤,一般人認為這是長年累月在陽光下暴曬的成年人的疾病。其實不然,出生時即有較大痣,有黑色素瘤家史,或有皮膚過敏的孩子,都易患此癥。
美國皮膚學會1990年發(fā)表的一項調查指出,美國每年大約有1000例20歲以下患黑色素瘤的病例,其中許多孩子因耽誤了治療時間而死亡。耽誤的原因是,他們父母未能及時發(fā)現其皮膚上的癌病變。而治療此病的最佳方法是手術的早期施行。
所以,父母應發(fā)現孩子身上有哪幾處黑痣,并注意檢查它們的變化,如有出血性痣或已超過鉛筆橡皮頭直徑的就應及早就醫(yī)。
另外,在通常情況下,皮膚受到輕微的摩擦、碰撞或擠壓后不會引起持久變形,這主要和皮膚的彈性有關。如果皮膚失去彈性,并出現形態(tài)上的變化,則應認真尋找病因
- 相關評論
- 我要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