凍瘡較好的治療方法有: (1)堅持用40℃水溫浸患處。 (2)硫酸新霉素霜劑或呋喃西林霜劑外用,有效率達85~95%。 預防凍瘡復發(fā)的主要措施有: (1)作好居室防寒、保暖和防潮濕,室內溫度最好能保持15℃以上,相對濕度50%左右。 (2)保持鞋襪、鞋墊、手套干燥。汗腳者不宜穿膠鞋,并用止腳汗粉。 : 治療凍瘡的良方,現介紹驗方如下: (1)用蜂蜜或植物油調攔燒焦的柿子皮外敷。 (2)茄根、大蔥、辣椒煎液熏洗患處。 (3)桂枝50克、紫蘇50克煎水浸泡。 (4)新鮮桔皮3~4個,生姜300克加水2千毫升,煎煮30分鐘,連渣取出,浸泡并用藥渣蓋過患外。 (5)取夾竹桃葉50克加水500毫升,煎水浸泡患處,注意有潰瘍時禁用此方。 (6)山楂去核搗爛,敷于患處,用紗布包扎3天,對于復發(fā)性凍瘡有很好的療效,注意有潰瘍時禁用。 (7)桂附煎:桂枝20克,紅花20克、附子20克、荊芥20克、紫蘇葉20克,加水3千毫升煎液浸泡患處,并用藥渣揉搓患部。 (8)甘遂、甘草各9克、加水2千毫升,煎液熏洗患處。 (9)用老絲瓜燒成炭研為細末,用豬油調勻后涂患處。 (10)紅靈酒:當歸60克、紅花30克、川椒30克,樟腦15克、肉桂60克,細辛15克、干姜30克,加95%酒精100毫升,浸泡7天后,外涂患部。 (11)二烏茴香酒:川烏30克、草烏30克、小茴香30克、樟腦30克、紅花20克、桂枝15克,酒精浸泡一周,以藥酒揉搓局部。 (12)紫云膏:紫草30克、當歸30克、胡麻油1千毫升,黃蠟250克,共制為膏,外敷凍瘡引起的潰瘍面。 (13)樟腦25克、海螵蛸10克、凡士林150克調成膏狀,外敷潰瘍瘡面。對于頑固型凍瘡可配合內服中藥治療,處方:黨參9克、黃芪15克、附子6克(先煎)桂枝9克、當歸9克、丹參9克、陳皮6克、患部寒涼顯著者加干姜6克,炙甘草6克;血瘀證顯著者加桃仁紅花各9克。 (14)甘草芫花水:甘草、芫花各15克;制作方法:上藥用水1000毫升,煎數沸,取汁;用法:末潰者趁熱洗潰,已潰者于洗后用黃連水紗條換藥;功效:消腫止痛、用于凍瘡,對Ⅰ~Ⅱ度凍傷效果亦佳。 1)冬季在戶外工作時,一定要吃飽、穿暖,做好各種御寒準備。如戴手套、帽子、穿棉鞋。體內衣物要保持干燥。易受凍的耳、臉、手、腳等部位要經常擦些油脂保護皮膚。 2)當耳、手、腳局部出現紅或紫紅色,輕度腫脹,自覺灼癢、疼痛,有的表皮甚至已略有破潰時,涂上一點風油精。開始會惑到發(fā)涼,破潰處略疼痛,20分鐘后可出現灼熱感。用藥一天后,癥狀有不同程度的減輕,3、4天后癥狀消失,有的結痂,多在7天就能治愈。每天涂患處2--3次即可。 3)為預防凍瘡,平時可用冷水摩擦易凍部位,擦到發(fā)紅為止,每晚臨睡前用溫水洗易凍患處。均可增加這些部位的耐寒力。 4)用蘿卜或青蘿卜切成大塊(片),放在火上烤熱后輕擦易患凍瘡部位,冷后再烤熱再擦至蘿卜水分完為止。此法可預防凍瘡也可治療凍瘡。 5)取辣椒配成辣椒酊,對治療凍瘡初期的局部紅腫發(fā)癢有一定療效。 辣椒酊制法:用尖辣椒35只,放在250克75%酒精中,密封7天即成。用它涂抹患處即可發(fā)生效用。辣椒還可配制成辣椒油膏,配制也很簡單:用辣椒細粉2份、凡士林(藥店有售)8份,調勻后便可敷用。嚴冬外出時,在耳廓、手背、足跟等處擦些辣椒油膏,可預防凍瘡。 6)用鮮姜片適量。將其烤熱后,擦抹患處,每日2--3次;又用生姜50克。搗爛后,放入白酒50毫升浸泡,攪勻后外涂患處,每日3次。 7)取熟雞蛋2個。去掉蛋白把蛋黃掏碎放入鐵勺內然后放在小火上翻動煎熬,直到蛋黃熬出油來去掉廢渣,把蛋黃盛入瓷瓶內備用。使用時用消毒棉球蘸蛋黃油擦凍瘡處,每天擦兩次,連擦數天便可痊愈。 8)用蜜柑皮適量。用火烤焦,研成粉末,拌上豬油抹在患處。 9)取大蔥、生姜適量。研碎后涂在患處。 10)用凍瘡膏或中藥紫云膏。對較重的凍瘡,用火燒過后的針挑破水泡,涂擦后再用干凈布包扎好。 治凍瘡的良方 。服、擦藥物法 有凍瘡體質者,可在入冬前一月增加維生素A、C及礦物質的食入,可口服煙酰胺片0.1克,日3次,鈣片0.5克,日3次,以提高機體耐寒力。也可在凍瘡好發(fā)部位涂擦辣椒酊(取干辣椒20克,密閉浸泡于75%酒精500毫升中,7天后可用),每日擦2-3次。 中藥治療可內服“人參養(yǎng)榮湯”:當歸12克 肉桂10克 白芍12克 川芎12克 桂枝10克 生姜皮10克(無此藥時可用干姜8克代替)黨參18克 黃芪18克 雞血藤30克,煎水內服。 外治法:桑枝100克 桂枝30克 甘草30克 川芎20克 (如創(chuàng)面有潰爛者可再加鴉膽子25克或黃連25克),水煎,等待溫度適宜(溫度為35~40攝氏度),溫洗或浸泡。每天2次 凍瘡夏治方 介紹幾則凍瘡夏治方,供選用。 1. 鮮芝麻葉適量,放在生過凍瘡的部位,用手來回揉搓20分鐘左右,讓汁液留在皮膚上,1小時后再洗去,每日1次,連續(xù)1周。 2. 吃西瓜時,將西瓜皮適當留得厚一些,形成白中稍帶紅的樣子,用它輕輕揉搓生過凍瘡的部位,每次3分鐘,每日1次,連續(xù)1周。 3. 紅辣椒10克,去子切碎,放入白酒60毫升中浸泡7天,再加樟腦3克搖勻,使用時用消毒棉簽沾藥液外搽生過凍瘡的部位,每日2次,連續(xù)1周。 4. 生姜60克,搗爛,加入白酒100毫升,浸泡3天即成。使用時用消毒棉簽沾藥液外搽生過凍瘡的部位,每日2次,連續(xù)1周。 5. 白茄根60克,花椒10克,水煎熏洗易患凍瘡處,每日1次,每次10-30分鐘,1日1劑,連續(xù)1周。 上述幾法,任選1種,連續(xù)5-7天,即可有效地預防凍瘡發(fā)生。 其他 辣椒 將辣椒放入白酒中密封浸泡一星期后,涂凍瘡患處能消炎、鎮(zhèn)痛、去癢。 生姜 用新鮮的生姜片涂搽常發(fā)凍瘡的皮膚,連搽數天,可防止凍瘡再生;若凍瘡已生,可用鮮姜汁加熱熬成糊狀,待涼后涂凍瘡患處,每日兩次,連涂三天,就會見效。 蘿卜 將蘿卜切片,用電爐或 炭火等熱源烘軟,貼在凍瘡患處,繼續(xù)烘烤,距離與熱度感覺舒適為度,過不了幾分鐘凍瘡處有發(fā)癢的感覺直至腫消失。 白菜 白菜、茄子根等量洗凈后煎濃湯,趁熱洗患處,每日早晚各一次。 山楂 將山楂1枚置于火爐上燒熟變軟,稍冷后搓成泥狀涂患處,同時將患肢置于火爐上方烘烤,邊涂邊輕揉患處皮膚,直到楂泥變干,洗去楂泥即可,每日治療3-5次。 1.用熱鹽水浸泡患處15分鐘,連續(xù)1周。 2.“十滴水”外擦凍瘡局部,每天6~10次,對于凍瘡未潰者療效較好;若局部皮膚破潰糜爛,可先用紅霉素軟膏涂擦,待炎癥消散后再使用十滴水。 3.凍瘡剛剛開始時,每天晚上用電吹風邊吹邊揉,幾天后就沒有了。 4.用傷濕止痛膏貼敷局部治療皮膚紅腫、自覺熱癢或灼痛的一度凍瘡,取得良好效果。方法是先用溫水將患處洗凈,擦干后將藥膏緊貼在患處皮膚上,一般貼24小時可痊愈,如未愈可再換貼幾次。皮膚破潰或過敏則不宜貼敷。 5.治凍瘡的方法很多,但往往時間長,見效慢,而用云南白藥治療有良效。其方法是:凍瘡未潰破者,用白酒將云南白藥藥粉調成糊狀外敷,并注意保溫。凍瘡已潰破者,將患處洗凈后,直接撒云南白藥藥粉于創(chuàng)面,用消毒紗布包扎,數日內可愈。 6.傷濕止痛膏的妙用治凍瘡:傷濕止痛膏可用于未破潰的凍瘡引起的皮膚紅腫、癢痛,先用熱水洗凈局部擦干,然后貼上膏藥,每天1次,2-3次即奏效。 7.正骨水還有它的新用途,對凍瘡有特效,每天擦3-4次,擦了三次能把出現的皰塊消除了,半月有余治好了凍瘡。凍瘡患者不妨一試。 8.風油精治療凍瘡:將患處洗凈,取本品少許涂搽患處,接著用手輕輕地揉搓,直至局部發(fā)熱,每日3次,連續(xù)3周,適用于凍瘡初起,局部紅腫硬痛者,但凍瘡破潰者不宜使用。在冬季來臨時,每日取本品少許外搽患處,可預防凍瘡。此外,用正骨水等亦可。 9.夏秋吃黃瓜時,用瓜蒂反復擦常發(fā)生凍瘡的部位,只要堅持經常,保證不再復發(fā)。 10.香蕉:每晚用熱水洗患處后,取香蕉去皮,用香蕉肉擦涂皸裂處,涂擦后不要洗患處,每日1-2次,數天即愈。 11.凍瘡初起時,用熱醋涂抹,醋干后,再行涂抹,一日數次,可見效。 12.冬季如有人生凍瘡、可在溫水中加入少量啤酒,浸泡20分鐘,即可馬上緩解凍瘡帶來的痛苦。這是因為啤酒中維生B1、B6有抗神經炎、皮膚炎和促進肌肉生長的功效。冬天堅持用加有啤酒的水浸泡洗用,可防止和治療凍瘡、腳氣等。 蘿卜法:將蘿卜切厚片,煮熟趁熱貼敷患處,涼后更換。連敷3-4天可愈。 生姜法:生姜火上烤熱,切片擦涂患處,可消腫止癢;或生姜切碎,浸泡于70%的酒精中,20天后用酒精擦涂患部,日數次。 蘋果法:蘋果去皮絞碎熬膏,加入少許樟腦粉調勻涂患處,每日3次。 辣椒法:辣椒面撒于傷濕止痛膏上,貼患處;或辣椒5個,入白酒100克浸泡一夜,用此酒擦涂患處,日2-3次;或干辣椒25克,水煎,趁熱洗患處15分鐘,可消腫止癢。 茄根法:用茄子根、干辣椒煎水,洗患處;或茄桿連根煮水,趁熱燙洗患處,日1-2次。 蔥須法:蔥須、茄根各100克,煎水洗患處,日1-2次。 桔皮法:鮮桔皮3-4個,生姜30克,加水2000毫升,煎煮30分鐘,水涼再加熱。 山楂法:山楂120克,水2500毫升,煎30分鐘去渣,熱洗患處,日一次。 以上方法均適宜治療未潰爛凍瘡。 市面上有20余家藥廠生產的國藥準字凍瘡膏,可選擇一種,沒長凍瘡前就開始涂抹在舊年長凍瘡的部位。凍瘡初起可以用肝素鈉軟膏或“十滴水”外擦,每2小時1次,局部按摩。 1 生姜搗爛,加入些許白酒,混合。使用時用消毒棉簽沾藥液外搽生過凍瘡的部位,每日2次,連續(xù)1周。 2 云南白藥粉末 混入些許白酒,涂抹凍瘡處。每日三次,連續(xù)數日。 試了上述兩個最簡單的方法,兩天下來,現在至少不怎么癢了,也沒有繼續(xù)惡化的現象
- 相關評論
- 我要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