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歐美容嬤嬤的另一半網(wǎng)名
角色 演員 角色
小燕子 趙薇 還珠格格
夏紫薇 林心如 明珠格格
愛新覺羅·永琪 蘇有朋 乾隆第五子
福爾康 周杰 福家大少爺
夏雨荷 林心如 紫薇的母親
乾隆 張鐵林 清高宗
福爾泰 陳志朋 福家二少爺 塞婭丈夫
金瑣 范冰冰 紫薇丫鬟,與紫薇情同姐妹
皇后 戴春榮 純帝繼皇后烏喇那拉氏
容嬤嬤 李明啟 皇后貼身嬤嬤,皇后乳娘
令妃 娟子 孝儀純皇后魏佳氏
福倫 海波 爾康、爾泰父親
福晉 劉芳 爾康、爾泰母親
塞婭 張恒 西藏公主 福爾泰老婆
柳青 陸詩雨 小燕子至交,柳紅的哥哥
柳紅 陳瑩 小燕子至交,柳青的妹妹
小鄧子 薛儼 漱芳齋太監(jiān)
小卓子 李楠 漱芳齋太監(jiān)
明月 魚夢潔 漱芳齋宮女
彩霞 劉芳毓 漱芳齋宮女
紀曉嵐 劉丹 乾隆的臣子
臘梅 董偉 宮女
冬雪 艾洋 宮女
傅恒 張巍 乾隆的臣子
鄂敏 游龍 乾隆的臣子
賽威 苗皓鈞 西藏的武士
賽廣 朱景隆 西藏的武士
巴勒奔 王奕 西藏土司,塞婭的父親
梁大人 劉偉 乾隆的臣子 貪官
杜若蘭 鄭佳欣 ----
采蓮 楊東 ----
2. 歐美容的含義
好,善:~德。
~學。
~談。
審~。
~麗。
~容(美化容貌)。
~不勝收。
2.得意,高興:~滋滋的。
3.稱贊,以為好:贊~。
~言。
~譽。
4.指“亞美利加洲”(簡稱“美洲”):北~。
南~。
5.指“美國”:~元。
~籍華人。組詞美術(shù) 贊美 美人 完美 美女 秀美 美麗 美化 美好 美景 美工 鮮美 壯美 甜美美滋滋 美恣恣 美甘甘 美姿姿ABAC結(jié)構(gòu)組詞:十全十美 美輪美奐 盡善盡美 至善至美
3. 歐美容貌焦慮
關(guān)注容貌本來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但因為現(xiàn)在各種直播或者自媒體等導致越來越多的大學生有了容貌焦慮。
我認為這是社會風氣的問題。首先,大學生應該關(guān)注到自己的能力,遠比容貌重要。
現(xiàn)在社會中,雖然容貌會影響人們的第一印象,但并不是決定性的因素。作為大學生,應該學好自己的專業(yè)技能,增強自己的工作方面的能力。
這樣才會有很多的選擇,而不是空有外貌,充當一個工作上的花瓶。雖然現(xiàn)在是自媒體的風口,但并不是所有人都會選擇直播行業(yè),而且日常在網(wǎng)絡(luò)上看到的,都是通過美顏等。希望大學生能夠正視這個問題。
4. 歐美容易發(fā)達布施
緬甸的文化習俗
主 要 節(jié) 日
【法定節(jié)日】
獨立節(jié)1月4日 紀念緬甸1948年1月4日獨立日
聯(lián)邦節(jié) 2月12日 1947年2月12日昂山簽署(彬龍條約)決定成立緬甸聯(lián)邦
農(nóng)民節(jié) 3月2日 紀念1945年3月27日抗日勝利
建軍節(jié) 3月27日 初為抗日節(jié),55年改為建軍節(jié)
工人節(jié) 5月1日
烈士節(jié) 7月19日 紀念1947年7月19日昂山將軍等人遇難
民族節(jié) 12月1日 紀念1920年12月1日仰光大學學生抗英罷課
【民間節(jié)日】
潑水節(jié) 4月中旬 緬歷1月底2月初,一般持續(xù)4天,第5天為緬歷新年首日
浴榕節(jié) 4月下旬 緬歷2月月圓日舉行。將菩提樹(榕樹)視為佛的化身。在最炎熱干旱季節(jié)給榕樹淋水,有希望佛教弘揚光大之意
點燈節(jié) 10月 緬歷7月月圓日。傳說佛祖在雨季時到天庭守戒誦經(jīng)3個月,到緬歷7月月圓日重
返人間 凡間張燈彩迎佛祖歸來。
敬老節(jié) 10月 緬歷7月。傳說眾僧侶在雨季守戒3個月期后跪請佛祖訓示。后人效法,在此期間舉行敬老活動。
獻袈裟節(jié) 10月中下旬至11月中下旬緬歷7月月圓至8月月圓期間善男信女要向僧侶敬獻袈裟。在8月月圓日點燈迎神,舉辦各種娛樂活動。此日又稱“光明節(jié)”
作家節(jié) 12月上旬 緬歷9月1日。古時舉行拜神活動,從公元1782年起演化成敬拜和獎勵“像神一樣崇高的”大作家們。1944年緬甸作協(xié)正式確定為“作家節(jié)”
【緬甸潑水節(jié)——潑水嬉戲】
緬甸人的新年,是在每年四月中旬的潑水節(jié)的最后一天,因此,緬甸人的潑水節(jié)和新年已合二為一了。潑水節(jié)通常歷時三、四天,在節(jié)日的第二天,男女老少都有洗頭的習慣,除非當天與生日相克,才改在第三天。節(jié)日期間,無論城鄉(xiāng),人人都身著盛裝,互相潑水嬉戲,表示滌舊迎新之意。有的人用番櫻桃花枝,從銀缽中蘸取浸有的清水,輕輕地向別人身上抖灑。更多的人則喜歡整桶整盆地潑,甚至用水龍管噴射。小孩用水槍向大人進攻,也不會受責罵。人們被潑得愈多,就愈高興。反之,如果在潑水節(jié)期間不曾被他人潑水,新的一年將是不吉利的。每年一次的潑水節(jié),也是青年們在良辰美景中交際的好時機,不少青年人借此良機結(jié)成良緣。
緬甸潑水節(jié)的來歷傳說不一。一種說法是:有一年,緬王在宮中遇到神仙下凡,緬王龍心大悅,命人用香料和清水混合,潑灑在文武百官的身上,表示滌舊除污,迎新接福。
【緬甸的特殊禮節(jié)---脫鞋】
上塔脫鞋、進廟脫鞋、進家脫鞋……脫鞋這是一種特殊的佛教思想。生長在緬甸的人從小就接受這種思想,脫鞋是很自然的事。在緬甸,穿皮鞋和其他運動鞋類的人極少。
緬甸人絕大部分的是佛教徒,家家都有神龕,進屋前脫鞋,是公認的習慣。除保持室內(nèi)衛(wèi)生之外,也是對佛祖的虔誠崇敬。進寺院,上佛塔,更要脫鞋。到緬甸訪問的外固元首,上大金佛塔,一律要脫鞋,任何人都不能例外。
古代,人民見緬王時要脫鞋;外國使臣見緬王時,也要脫鞋,緬甸人將維護 “脫鞋”,等同維護國家主權(quán)一樣重要。英國占領(lǐng)緬甸前,對使臣見緬王要脫鞋非常不滿。1824年,英緬戰(zhàn)爭之后,英國占領(lǐng)部分緬甸國土,就開始采取不脫鞋的作法。與緬王談判時,也不脫鞋。當時英國想將克倫 (吉仁)邦從緬甸獨立出來,成立另一個國家,于1852年,派使臣與緬王談判。緬王在壓力之下,對克倫人的問題做了不少讓步,但對英國人以后不脫鞋一事,絕不讓步,并停止與英國使團談判。1885年,英國又制造事端,發(fā)動第三次侵緬戰(zhàn)爭。同年11月29日,英國軍隊攻入緬王宮,他們這一次不但穿著皮靴沖進緬皇宮,還把緬王和王后擄走,帶到印度去,此后緬甸成為了英國的殖民地。
英國占領(lǐng)了緬甸,仍想改變“脫鞋”的習慣,他們穿鞋上神圣的瑞達貢大金塔,但遭到緬甸公眾的堅決反對。“脫鞋”是緬甸的規(guī)矩,不是殖民者說改就改的。因此在英國統(tǒng)治緬甸63年中,一直無法改變這一習慣。
到緬旬旅游,一定要記住,上佛塔,人寺院,到別人家做客,要脫鞋,否則就是不尊敬他們的習慣,會被視為輕視他們。神圣的地方不但干凈,甚至是一塵不染,不穿鞋也可以保證腳掌沒有任何傷害。其它地方以及所有公眾場合,則無需脫鞋。
脫鞋,是緬甸一種特殊禮節(jié),也是不可改變的禮節(jié)。
【緬甸的出家風俗】
緬甸象的出家人中,什么身份的人都有。其中有農(nóng)民、教師、學生,也有經(jīng)理、職員,還有軍營里來的現(xiàn)役軍官和士兵,真是男、女、老、少,各行各業(yè),無所不包。小的連路也沒學會走,要由人抱著;老的則六七十歲了,連走路都困難。當然還是以青少年占的比例大,象這樣年幼和年老的是甚為罕見的。緬甸新年來臨之際出家的人最多。
緬甸的出家人身份是相當高的,連國家領(lǐng)導人都得給他們頂禮膜拜,更何況一般的軍官。所以當那些士兵剃完光頭后穿上袈裟,轉(zhuǎn)眼間,他們的上司就給他們磕頭道賀了。身穿軍裝的人給出家人頂禮,對緬甸人來說,是司空見慣、不足為奇的事了。
緬甸的出家人中除了本國人,還有外國人。緬甸的“出家”聽起來似乎十分容易。從那些出家者的口中得知,寺院對他們極為優(yōu)待,并不收他們一分錢。但他們自己愿意給的話給多少就是多少,以示供養(yǎng)三寶之意,因為寺院畢竟是靠人供養(yǎng)的。富人若請親戚朋友來寺院共進午餐,以表慶賀,這倒要花不少錢。窮人給不起錢,或者有些人不愿意給錢,這也無所謂,只要自己買兩套袈裟,然后請師父給剃一下頭,說一下法,其他什么都不用給。甚至連給剃頭、說法師父的供養(yǎng)錢都可以免,把袈裟穿上就行了。連吃飯住宿,寺院都給承擔,明知他們是的,寺院也歡歡喜喜地接受,決不嫌貧愛富。
出家后,在寺院得接受教育。寺院讓他們跟常住的師父們一起早早起床、坐禪;給他們上課,傳授佛教知識、修行的行持威儀、日常功課及祈禱祝愿等佛事。一般都不讓他們偷懶。早上三點半起床去坐禪,他們也都起來了;晚上十點鐘睡覺,也堅持從晚上七點坐到十點;中午又坐一整中午;吃完午飯只有半小時的時間休息,又從中午十二點坐到下午兩點;兩點到四點是日常課誦;五點又要看長老說法的錄像。時間安排得相當緊,幾乎沒有什么時間休息,所以很累。而且他們剛從家里出來,家里每天吃三頓,到寺院后只能吃兩餐,因為是提倡的。但他們在行持上似乎并沒有什么不及長期出家的僧人之處,持戒還好象更加精嚴呢。緬甸有這樣的說法:“一人出家,全家沾恩”。因此很多人出家后都很努力用功,雖然出家才兩三天,但看他們走路、坐禪,還真像那么回事,并不易看出他們出家時間的長短。他們走路時輕輕緩行、凝然莊重,坐禪時坐得挺直自然;吃飯時寂靜默然,連咀嚼的聲音都不易聽到,更別說咂嘴咋舌了。更為可貴可敬的是連那些只有七八歲的頑皮淘氣的小沙彌都變得十分乖巧,各吃各的飯,沒有一個人講話。要是在家里,象他們這樣的小孩,不但會七嘴八舌說個不停,說不定還會爭飯搶菜呢!而在寺院里,他們都象大師父一樣,嚴肅認真,威儀齊整,只見那一桌子團團圍坐的都是小沙彌(因為他們不能和比丘同桌吃飯),既是那么地可愛,又是那么地可敬,無論大人小孩、男女尊卑,在無言中令人生起一種崇高圣潔的感覺。
基 本 禮 儀
緬族的服飾與我國云南的傣族頗為相似,不論男女都下身穿筒裙,也稱“紗籠”。男的筒裙多用方格布,女的多用花布,富裕人家則用綢緞。男子在正式社交場合穿著講究配套,上衣為無領(lǐng)對襟長袖短外衣,內(nèi)穿襯衫,下穿筒裙,裙頭在腰際結(jié)成一個花球。頭戴用一條素色的薄紗或絲巾裹扎好的“崗包”,腳登拖鞋或涼鞋?,F(xiàn)在青年人也有穿西服的。女子的上衣為斜襟長袖短衫,內(nèi)襯一件用抽紗滾邊肩帶縫制的白色胸衣,下穿筒裙,左右裙端扭成帶狀,互相結(jié)住。她們在正式社交場合,最隆重的盛裝是穿白色蟬翼紗的上衣和紅色的筒裙,并梳著各式又高又光的發(fā)髻。婦女喜歡戴的首飾有金手鐲、金項鏈等。她們至今用一種用樹枝和樹皮研磨成的香木漿作為護膚化妝品。緬甸的勃當族女子有往脖頸上套銅環(huán)的習俗,她們以頸長為美,男子擇偶也以對方是否頸長為重要標準。
儀態(tài)禮儀
緬甸人對行止禮儀有很多的具體要求。小輩給長輩送東西,必須用雙手,如要給的東西很小,像遞一支煙、一杯茶時,則可用單手,但另一只手要搭在送東西那只手的下部。小輩從長輩面前走過時,要躬身低首輕輕走過,不能跑步,更不能視而不見地走過去。
相見禮儀
緬甸人沒有姓,只有名字,通常要在名字前邊加上一個呼,以表示這個人的身份。男子一般自稱“貌”,意思是“弟”,以示謙遜;對幼輩或少年人也稱“貌”。對年紀較大的男性則稱“吳”,意為“先生”,對平輩或男青年稱“郭”,意為“大哥”。對年輕女性稱“瑪”,意為“姐妹”有地位或年老的女性稱“杜”,意為“姑”,女子都自稱“瑪”。
一個人隨其年歲的增加和地位的提高,名字前的冠稱發(fā)生變化,如名叫“吞威”的男青年,比他年齡小的稱其為“哥吞威”;比他年齡大的或長輩稱其為“貌吞威”;成年后的一般稱其為“哥吞威”;年長后或有一定社會地位后,尊稱其為“吳吞威”。婦女也同樣,對長輩或有地位的婦女稱“杜”(姑、姨、嬸之意),對晚輩或平輩稱“瑪”(意為姑娘、姐妹),卑稱或昵稱冠以“米”。如名叫“欽溫”的姑娘,小時有人叫她“瑪欽溫”或“米欽溫”,長大成人結(jié)婚后稱“杜欽溫”。凡是軍人,名字都冠以“波”或軍銜,軍官轉(zhuǎn)業(yè)后則冠以“吳”相稱。
緬甸人在社交場合與客人見面時,一般施合十禮或鞠躬禮。施合十禮時,如戴有帽子,要摘掉帽子。當路遇老人、領(lǐng)導、學者時,要施鞠躬;碰到僧侶,要雙手合十,躬身施禮,直到僧侶通過為止。
緬甸人作介紹時,如果兩個人性別相同、地位相當、年齡相近,先介紹誰均可。在其他情況下,則以先介紹者為尊。通常情況下,男子和女子,先介紹女子;下級和上級,先介紹上級,小輩和長輩,先介紹長輩。
餐飲禮儀
緬甸人以大米為主食,不愛吃豬肉、狗肉和動物內(nèi)臟,佛家人可食肉但不得殺生。緬甸人的口味偏好酸、辣、甜,中西餐皆食,尤愛中國的川菜。他們習慣一日兩餐,即上午9點與下午5點,中間吃些點心。緬甸人的主食是米飯、面條。副食有雞、魚、蝦、雞蛋、豬肉以及洋蔥、空心菜等。緬甸人不吃牛肉,不買活雞、活魚吃。吃魚只喜歡吃淡水魚,如她魚、黑魚、鯨魚等。緬甸人每餐必吃的一個菜是炸蝦醬,他們說;“沒有魚蝦醬,就不吃飯。”緬甸的飲食有六大特點:辣味濃、油膩大、炸食多、拌菜多、酸菜多、椰子和棕糖食品多。進餐時不用筷子,大家圍坐在一張矮桌前,每人面前放一碗清水,進餐者讓手指在清水中洗凈,用方巾擦干,然后用手指抓取食物?,F(xiàn)在有些家庭也使用中式調(diào)羹。在用餐過程中有許多講究:入座時,要按男右女左的習俗入座;端飯菜時,不能越過用餐者的頭頂往桌子上放;盛好飯,要等父母或客人先吃才能用餐;進餐中不能說令人作嘔的詞句;如發(fā)現(xiàn)飯菜中有頭發(fā)等,不能聲張,悄悄地扔掉就是了。
喜喪禮儀
緬甸各民族都有自己的婚俗。婦女社會地位較高,她們有自己的經(jīng)濟收入,婚戀較自由,寡婦可以改嫁,因此有“亞洲第一女權(quán)國”之稱。仰光有一尊“月老”菩薩,如果當?shù)厍嗄昴信橐鍪茏瑁恍柘颉霸吕稀狈瞰I一個寫著雙方姓名的花環(huán),便韻味著取得了神的保護,可以去履行結(jié)婚手續(xù)了。在有的地方,父母如干涉子女婚事,子女則可和自己的情侶相約私奔,私奔七天后,即可雙雙回家,父母只好承認?,F(xiàn)在一般都要履行法律手續(xù)后方可舉行婚禮?;槎Y通常在男方家舉行,屆時新郎新娘并坐在一個臨時搭建的木臺上,父母立于兩側(cè),親朋好友紛紛前來祝賀,講究點的還要請社會名流來致詞。
緬甸人的喪葬方式有棺葬、土葬、火葬、天葬等,各民族的習俗不完全一樣,其中以緬族人的喪俗較有代表性。緬族人因信奉佛教,所以他們不以死亡為悲哀。人死后,家人要替死者凈身更衣,然后安放在木架或席上,下放一個盛滿清水的新沙鍋。出殯時,先將沙鍋在門口打碎,然后把尸體連同木架或席子一同送往附近的寺廟火化?;鸹辏械陌压腔曳旁谒聫R里,有的則加以埋葬。在此期間,喪家要備煙茶、檳榔招待吊唁者。
在從事商務(wù)活動時需注意,人認為在星期二做事必須做兩次才能成功,所以人們不喜歡在星期二談生意。緬甸人還不喜歡在星期天互贈禮物。他們喜愛鮮明的色彩,也喜歡用貓頭鷹作圖案的商品,尤其愛各種金首飾。緬甸人多數(shù)信仰佛教,緬甸佛教徒做買賣時有五條戒規(guī):不得出售各種殺生武器;不得出售大象、馬匹、傭人等;不得出售作為食用的雞鳥等;不得出售酒;不得出售毒藥。撣族商人討厭外人在自己家中吹簫笛和口哨,認為那樣會將財運吹跑。
旅游禮儀
到緬甸旅游最重要的是要尊重當?shù)刈诮塘曀?。緬甸是個佛教的國度,生活中的各種禮俗都充滿了濃厚的佛教色彩。在緬甸首都仰光的大街小巷,花間樹叢,??梢姷礁鞣N鳥在追逐嬉戲,原因在于當?shù)厝损B(yǎng)成了不殺生的習俗,是他們視烏鴉為“神鳥”,對其倍加愛護。他們對牛也敬若神明,在鬧市遇上“神?!保腥撕蛙囕v都要回避讓路。不論何人,即便是外國游客,進入佛塔或寺廟時,也都必須脫鞋。
緬甸的禁忌
緬甸是一個虔誠的佛教國度,絕大多數(shù)人篤信佛教。佛塔和佛寺比比皆是,到處可見。緬甸人一有閑暇,便去拜佛聽經(jīng),朝拜佛塔,祈求平安。但無論是進佛寺,見法師,或是進入塔院,有一條嚴格的禁忌,那就是必須脫鞋,連襪子也不能穿。因為緬甸人認為鞋是最骯臟最齷齪的物品。他們經(jīng)常把那些最卑鄙最下賤之人比作是“挨鞋打之物”。在緬甸,如果有人被鞋打了,則認為是最不能令人忍受的恥辱。在緬甸人的心目中,佛塔和佛寺是最神圣的地方,僧侶則是佛祖的代表,絕不能穿最骯臟的鞋去拜佛、拜塔和見僧。否則,會極大地傷害緬甸人的感情。
緬甸是個落后的農(nóng)業(yè)國家,程度很低,牛是廣大農(nóng)民進行農(nóng)業(yè)耕作的主要依靠。無論刮風下雨,酷暑嚴寒,??偸呛娃r(nóng)民們一起在土地上耕耘。,緬甸農(nóng)民與牛相依為命,把牛視為“忠誠的朋友”、“最大的恩人”。正因為如此,很多緬甸人,尤其是緬甸農(nóng)民忌吃牛肉,認為吃牛肉是一種“忘恩負義”的背叛行為”。所以,當你宴請緬甸朋友時,千萬要問明客人是否忌吃牛肉,否則會是一種十分不禮貌的行為。
緬甸婦女喜歡穿一種緬語稱為“特敏”的簡裙。緬甸人視婦女的筒裙為不潔,嚴禁婦女把簡裙晾曬在超過人頭的高度。緬甸男人十分忌諱從晾曬的婦女筒裙底下鉆過,認為這樣會倒霉一輩子。由此,緬甸禁忌婦女登上佛塔的塔基,禁忌婦女往佛像身上貼金。
緬甸人認為頭部是一個人最高貴的地方,一般不喜歡別人摸自己的頭。所以,無論你與緬甸朋友多么親密,不要去隨意摸他的頭。不然,緬甸人會認為你傷害了他的尊嚴。 宗 教 信 仰佛教是緬甸的國教,緬甸有將近90%的人信仰佛教,大約5%的人信仰,3.7%的人信仰,約 0.5%的人信仰印度教,1.21%的人信仰泛靈論。
緬甸的佛教主要是小乘佛教。佛教不但是緬甸人的宗教信仰,而且是他們道德教育的源泉。佛教的經(jīng)文,尤其是《吉祥經(jīng)》,是緬甸人民的生活哲學,深深地印人人們的心靈中。緬甸人日常生活中參神拜佛是常事,而且,要求信眾一路赤腳走去,不允許穿鞋或襪子。不能對寺廟、佛像、和尚有任何輕率的舉動,如不能跨坐佛像上拍照等,這些行動會帶來麻煩,甚至被判刑。不能穿過短、過透的衣服。在緬甸,信佛教家庭的男孩都須人寺廟當一段時間的和尚,過靜修生活后才能還俗結(jié)婚。緬甸人對和尚十分尊敬和崇拜,只要有和尚來化緣,他們都不惜拿出家中最好的財物送給和尚。緬甸人虔心向佛,以至于民風淳樸、和善,社會犯罪率比較低。緬甸佛家人絕對不殺生,但可以食肉滋養(yǎng)身體。
按緬甸佛教習慣,男子在成人前,一般從五、六歲起,都要舉行剃度儀式,進寺廟當一次和尚,時間可長可短,一般為一個星期,這樣才算成人,在社會上才會受到尊敬。
到緬甸人家里去做客,你會看到幾乎每家每戶都供有佛龕。有錢人家供金佛、銀佛、玉佛,收入一般的人家供木雕佛像,家境貧寒的人家供紙佛像。拜佛是緬甸人每天必做的一件大事。人們早起的第一件事就是到市場上去買各種鮮花插在佛龕上,然后早拜祈禱。晚上睡前還要進行晚拜。每逢節(jié)假日,緬甸人常到寺廟去拜佛聽經(jīng),或到遠近有名的佛塔去拜塔。 緬甸人在佛教思想的長期影響下樂善好施。在緬甸,幾乎天天有人募捐,有人施舍,施舍已成為緬甸人的一種習慣。緬甸人施舍不講究物品的貴重而注重是否心甘情愿。緬甸有句俗話:“心誠的人施舍一個像榕樹籽一樣小的東西可以得到像榕樹那樣大的報答;心不誠的人即使施舍榕樹一樣大的東西,也只能積下榕樹籽那樣小的功德。”緬甸人認為,如果能在炎熱的夏天向過路人施舍一杯清涼潔凈的水,則是一件很積德的事。所以,你會看到,在緬甸人自家大門口,在市內(nèi)公共汽車站,或在公園、佛塔等場所,總放有盛滿清水的水罐和水杯,供過路人飲用。緬甸人的施舍和捐獻到處可見。數(shù)以萬計的佛塔和數(shù)不清的寺廟是人們捐款修建的;全國32萬僧尼的齋飯、袈裟和日用品是教徒布施的;就連市內(nèi)公共汽車的涼棚、公園里供游人小憩的亭子和石凳也都是教徒捐錢修起來的,上面都刻有施主的名子。緬甸人一生最大的愿望是捐錢修佛塔。他們一生舍不得吃舍不得穿,臨死時把全部積蓄捐獻出來修一座佛塔才算了卻心愿。
在緬甸,男孩子一般都要做剃度,使佛教事業(yè)后繼有人,被認為是一件積德的事情。對孩子來說,從此可以“成人”,受到社會的尊重,是一件榮耀的事。孩子做剃度一般有3種形式:單獨一家一戶做剃度;幾家?guī)讘袈?lián)合起來給孩子做剃度;以政府各部門、街道、學?;蚣袨閱挝唤o孩子做剃度。舉行剃度儀式的前一天下午,要舉行盛大的游行儀式。人們給將要剃度的孩子戴上王冠,穿上王服,肩披彩色綬帶,騎上高頭大馬。有人給牽馬,有人撐金傘,隊伍浩浩蕩蕩。一隊打著佛教旗幟身著艷麗民族服裝的姑娘走在隊伍的前面,接著依次是載有吉祥大鼓的車、騎在大象背上頂蓋金傘的三藏經(jīng)保護神、手持僧用八寶器的剃度小孩子的父母、手捧檳榔盒和花盒的姑娘、綴滿準備布施給僧侶的各種日用品的如意樹等。晚上一般要請來劇團唱戲,通宵達旦。正式舉行剃度的當天上午,要在鼓樂的伴奏下乘專車到大金塔轉(zhuǎn)一圈,再進寺廟給孩子剃發(fā),穿袈裟,聽戒規(guī),然后布施齋飯。第三天,家長們要集合在一起,請法師在臨時搭起的彩棚里誦經(jīng)。家長跪坐在地上,手里拿著小壺或水,一邊聽經(jīng)一邊把杯里或壺里的水一滴滴地倒于盤子里或地上,叫作“分?!薄R馑际墙o孩子做剃度所積的功德不可自己獨享,要大家分享。孩子剃度以后,一般在寺廟里當一周、兩周、一個月或幾個月小沙彌后可以還俗,有的從此皈依佛門,成為佛家弟子。
緬甸人歷來十分尊敬僧侶。在古代,佛教大法師就是國王的國師。國王見國師必須赤腳膜拜。召見法師時要主動讓開寶座以示尊敬。人們見到僧侶要停步,雙手合十。躬身施禮。在現(xiàn)代,緬甸人對僧侶的崇敬之情絲毫未減。對僧侶講話要用敬語,出門坐車或乘船,要給僧侶讓坐。若因佛事出門,國家要負責給僧侶買票。求見僧侶要行五體投地禮。哪怕是親生父母見了剛剛?cè)敕痖T的兒子也要行此大禮。
一些少數(shù)民族信奉伊斯蘭教、天主教和印度教等。 美 食 服 飾【服飾】
緬甸女性服裝特色 緬甸女人喜歡上身穿無領(lǐng)長袖偏襟緊身短上衣,下身穿筒裙,肩披大紗巾。
【緬甸人的飲食情況】
緬甸緬族人喜食椰漿飯及拌有姜黃粉、椰絲、蝦松的糯米飯;每餐必食一種叫“雅比”的魚蝦醬;菜肴喜放咖喱。緬甸克欽族人喜吃獸肉,他們習慣用火烤食,烤熟后撒上鹽、用手撕食。緬甸克倫族人,無論男女老幼都吸煙斗。酒列是日常必備之物,任何儀式上,人們都要以酒助興。緬甸人一般早晨愛吃西餐,午、晚喜食中餐;餐臺喜歡備有辣椒油和辣椒醬等調(diào)味品。他們用餐習慣一人一把匙和一個湯盤,他們不習慣用碗,用餐“工具”是右手,抓食取飯靈巧方便。他們樂于菜齊后一起上桌用餐。
緬甸人在飲食嗜好上有如下特點:
注重: 講究菜肴要豐盛,注重菜品要質(zhì)精量小。
口味: 一般口味不喜太咸,愛食甜、酸、辣味。
主食: 以米飯為主,對水餃、蒸餃、餡餅、烤餅、燒麥等也很感興趣。
副食: 喜歡吃雞、魚、蝦、鴨、雞蛋及各種蔬菜;調(diào)味愛用蕃茄醬、蝦醬油、辣椒油、辣椒醬和咖喱粉等。
制法: 對烤、炸、爆、煎、燒、醬、拌等烹調(diào)方法制作的菜肴偏愛。
中餐: 喜愛中國的川菜。
菜譜: 很欣賞大拼盤、素雞、吉利魚條、姜芽鴨片、煎釀明蝦、炸脆皮雞、棒棒雞、奶油菜花、炸板蝦等風味菜肴。
水酒: 愛喝啤酒、汽水、桔子水等;飯后有喝咖啡或熱茶的習慣,不過他們愛喝的是怪味茶(即有茶葉拌黃豆粉、蝦米松、蝦醬油、洋蔥頭末、炒熟的辣椒籽等,攪拌后沖成怪味茶飲用)。
果品: 愛吃香蕉、椰子、芒果、木瓜、柑桔、菠蘿等水果;干果喜歡核桃仁等。
因境內(nèi)種族的多元,仰光市的餐飲也呈現(xiàn)包羅萬象的特色,尤其以撣族、緬族、中國和印度的影響最為顯著。當?shù)厥澄锏木璋ㄒ钥Яㄅ胝{(diào)的魚、肉和蔬菜以及葫蘆湯等。緬甸料理的特色為比較油和咸但較不辛辣。
5. 歐美容館起名字
悉尼歌劇院(英語:Sydney Opera House,SOH)位于澳大利亞悉尼,是20世紀最具特色的建筑之一,也是世界著名的表演藝術(shù)中心、悉尼市的標志性建筑.該劇院設(shè)計者為丹麥設(shè)計師約恩·烏松,建設(shè)工作從1959開始,1973年大劇院正式落成.在2007年6月28日這棟建筑被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評為世界文化遺產(chǎn).悉尼歌劇院坐落在悉尼港的便利朗角(Bennelong Point),其特有的帆造型,加上作為背景的悉尼港灣大橋,與周圍景物相映成趣.每天都有數(shù)以千計的游客前來觀賞這座建筑.悉尼歌劇院主要由兩個主廳、一些小型劇院、演出廳以及其他附屬設(shè)施組成.兩個大廳均位于比較大的帆型結(jié)構(gòu)內(nèi),小演出廳則位于底部的基座內(nèi).其中最大的主廳是音樂廳,可容納大約2500人.設(shè)計的初衷是把這個最大的廳堂建造成為歌劇院,后來設(shè)計改動了,甚至已經(jīng)完工的歌劇舞臺被推倒重建.音樂廳內(nèi)有一個大風琴,是由羅納德·沙普(Ronald Sharp)于1969年至1979年制造的.它被認為是全世界最大的機械木鏈桿風琴,由10,500根風管組成.主廳中較小的一個才是歌劇院.由于當初是將較大的主廳設(shè)計為歌劇院,小廳被認為不太適合做大型的歌劇演出,舞臺相對較小而且給樂隊的空間也不便于大型樂隊演奏.曾因改造擴建而耗時多年.其他附屬設(shè)施則包括戲劇院、影院以及攝影室.在入口的階梯前也經(jīng)常舉行一些免費的公共演出.緣由建造悉尼歌劇院的計劃始于1940年代,戰(zhàn)后的悉尼并沒有專門場所用于音樂、戲劇表演.悉尼音樂學院的院長尤金·古森斯(Eugene Goossens)游說政府建造一個能夠表演大型戲劇作品的場所.當時進行戲劇表演的場所悉尼市政廳對于戲劇表演來說太小了.在1954年,古森斯成功取得了新南威爾士州總理約瑟夫·卡希爾(Joseph Cahill)的支持,卡希爾要求要求設(shè)計一個專門用于歌劇的劇院.盡管卡希爾曾想將其建得離位于CBD西北方的溫耶德火車站(Wynyard railway station,Sydney)更近一點,古森斯卻堅持將歌劇院建在便利朗角(Bennelong Point)上.[1]悉尼歌劇院的早期模型卡希爾于1955年9月13日發(fā)起了歌劇院的設(shè)計競賽,共收到了來自32個國家的233件參賽作品.參賽作品的規(guī)定是必須有一個能容下3000人的大廳和一個能容下1200人的小廳,兩個廳都有不同的用途,包括歌劇,交響樂和合唱音樂會,大規(guī)模的會議,講座,芭蕾舞演出和其他演講.[2]評選委員會的成員包括:英厄姆·阿什沃思(Ingham Ashworth)、科布登·帕克斯(Cobden Parkes)、萊斯利·馬丁爵士(Leslie Martin )和埃羅·沙里寧.[3] 本來評委們已經(jīng)選出了若干件候選作品,然而因故遲到的美國設(shè)計師埃羅·沙里寧卻從淘汰的作品選出了約恩·烏松潦草的設(shè)計圖.[4]1957年1月29日,約瑟夫·卡希爾在新南威爾士州州立美術(shù)館宣布丹麥設(shè)計師約恩·烏松贏得了競賽5,000英鎊的獎金,第二和第三名則分別為馬里蘭(J.Marzella)、波依斯萬(Boissevain)及其搭檔奧斯蒙德(Osmond).此時的烏松只是一個名不見經(jīng)傳的家居住宅設(shè)計師,悉尼歌劇院是其第一座公共建筑.烏松1956年在斯德哥爾摩旅行時從一份建筑雜志上得知了這個建筑競賽,在尚未造訪過悉尼的情況下,憑借著幾個悉尼姑娘對家鄉(xiāng)的描述就繪制出了這份設(shè)計圖.直到6個月之后烏松本人才知道自己的作品獲選,當他在7月29日第一次踏上澳大利亞的土地時受到了熱烈的歡迎,當?shù)氐陌拇罄麃唻D女周刊甚至將其比作好萊塢明星賈利·古柏.[5][6].烏松此行還帶來了他在丹麥所制作的悉尼歌劇院木制模型,這個模型被放置在悉尼市政廳內(nèi).模型和悉尼歌劇院的最終造型有不小的差別,它采用的是更為奔放的拋物線屋頂,這個設(shè)計因為建造難度過大在后來的建造過程中被修改了.為了籌措建造悉尼歌劇院的資金,卡希爾開始發(fā)行悉尼歌劇院的彩票.1958年3月,烏松和丹麥結(jié)構(gòu)工程師艾拉普(Ove Arup)再次拜訪了悉尼,他們發(fā)表了名為紅皮書的悉尼歌劇院初步設(shè)計方案.設(shè)計和建造原本位于便利朗角(Bennelong Point)的麥格理堡壘電車廠于1958年拆除,歌劇院的前期準備工作于1959年3月份開始.3月2日,卡希爾擰緊了悉尼歌劇院青銅銘牌上的最后一顆螺絲釘,象征著大劇院的建設(shè)工作由此展開.然而不幸的是,僅僅幾個月之后的1959年10月22日,約瑟夫·卡希爾因心肌梗塞死于悉尼醫(yī)院,日后悉尼歌劇院的建設(shè)遭遇困難時因此缺乏了許多政治上的支持.[7] 歌劇院的建造計劃一共有三個階段.階段一(1959–1963)包括建造平臺.階段二(1963–1967)建造外部的“殼” 結(jié)構(gòu).階段三:內(nèi)部的設(shè)計和裝潢(1967–73).
6. 歐美容積單位
盎司,歐美常用的容量單位,而且不同的國家盎司的大小還不一樣,用作體積和用作液體容積時也不一樣,總之是個挺混亂的單位
7. 歐美容量單位
俄羅斯,加拿大,中國,美國,巴西,澳大利亞,印度,阿根延,哈薩克斯坦,蘇丹,阿爾及利亞,剛果,沙特阿拉伯,墨西哥,印度尼西亞,利比亞,伊朗,蒙古,秘魯,乍得,尼日爾,安哥拉,馬里,南非,哥倫比亞,埃塞俄比亞,毛里塔尼亞,埃及,坦桑尼亞,英國,日美,非洲,亞洲,北美洲
8. 歐美容易進的大學
多謝邀請!
華南師范大學(簡稱“華師”)和廣東外語外貿(mào)大學(簡稱“廣外”)都是非常好的大學!
廣外有國家級重點學科:外國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
廣外省級攀峰重點學科:外國語言文學
華師和廣外都有外國語言文學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quán),廣外在外國語言文學學科方面略強于華師。
筆者建議考生先了解一下兩所大學實情,再根據(jù)個人興趣愛好、未來發(fā)展規(guī)劃及畢業(yè)生就業(yè)薪酬、高考成績再作最后選擇決定:
1.華南師范大學
首批國家“211工程”大學,
首批國家“雙一流”世界一流學科建設(shè)高校,
首批廣東省高水平大學。
2.廣東外語外貿(mào)大學
廣東省高水平大學(第二期)
2018年高考投檔分省內(nèi)省外來討論:
1.廣東省內(nèi)理科優(yōu)先投檔分
華南師范大學562分,錄取計劃2195人;
廣東外語外貿(mào)大學547分,錄取計劃1898人。
2.廣東省外(湖南省投檔分)
華南師范大學606分,錄取計劃11人;
廣東外語外貿(mào)大學605分,錄取計劃23人。
3.廣東省外(浙江?。?/p>
華南師范大學最高分644分,最低分629分;
廣東外語外貿(mào)大學最高分642分,最低分623分。
4.廣東省外(河南?。?/p>
華南師范大學投檔分616分,招生計劃11人;
廣東外語外貿(mào)大學投檔分598分,招生計劃16人。
筆者重點推薦華南師范大學!
華南師范大學屬于綜合性大學,
廣東省重點大學,
廣東省人民政府和教育部共建高校,
1996年入選首批國家“211工程”重點大學,
2015年入選廣東省高水平大學,
2017年入選首批國家“雙一流”世界一流學科建設(shè)高校。
學科布局覆蓋哲學、經(jīng)濟學、法學、教育學、文學、歷史學、理學、工學、農(nóng)學、醫(yī)學、管理學、藝術(shù)學12個學科門類。
擴招700人!
華南師范大學2019年面向全國計劃招生本科新生7020人! 其中師范類專業(yè)招2490人, 非師范類專業(yè)招4436人, 本科插班生94人,
比2018年增加700人。
新增11個專業(yè)招生為:
人工智能、馬克思主義理論、網(wǎng)絡(luò)與新媒體三個本科專業(yè)。
國際聯(lián)合學院8個中外聯(lián)合培養(yǎng)專業(yè)(高學費+出國留學雙學位專業(yè)):
財務(wù)管理(中澳聯(lián)合培養(yǎng))、財務(wù)管理(中美聯(lián)合培養(yǎng))、電子商務(wù)(中澳聯(lián)合培養(yǎng))、金融工程(中英聯(lián)合培養(yǎng))、法語(中法聯(lián)合培養(yǎng))、信息與計算科學(中澳聯(lián)合培養(yǎng))、電子信息工程(中澳聯(lián)合培養(yǎng))、軟件工程(中英聯(lián)合培養(yǎng))。
推薦報考本科專業(yè):
網(wǎng)絡(luò)空間安全,人工智能,數(shù)學與應用數(shù)學,軟件工程,數(shù)據(jù)科學與大數(shù)據(jù)技術(shù),環(huán)境工程,通信工程,化學,數(shù)學,物理學,體育教育,英語,生物科學,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shù),教育學,法學,應用心理學,光信息科學與技術(shù),地理科學。
華南師范大學王牌專業(yè)
世界一流學科:物理學
國家級重點學科4個: 光學、教育技術(shù)學、發(fā)展與教育心理學、體育人文社會學
廣東省省級一級重點學科4個:
數(shù)學、教育學、物理學、心理學
廣東省省級二級重點學科19個:
光學工程、化學、生態(tài)學、體育學等。 國家級特色專業(yè)(10個): 應用心理學、教育技術(shù)學、社會體育、光信息科學與技術(shù)、心理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shù)、經(jīng)濟學、體育教育、物理學、地理科學。
廣東省級特色專業(yè)(19個):
教育學、心理學、漢語言文學、思想政治教育、經(jīng)濟學、英語(師范)、體育教育、生物科學、教育技術(shù)學、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shù)、數(shù)學與應用數(shù)學、物理學、化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shù)、地理科學。
華南師范大學現(xiàn)有在校全日制碩士研究生9000余人,博士研究生1000余人,博士后在站人員100余人。
高考本一批招生計劃為30個省、直轄市、自治區(qū)及特別行政區(qū)招收本科新生,平均超一本線約60分以上。
推薦報考華南師范大學的十大理由:
1.華南師范大學具有86年辦學歷史,是廣東省高水平大學,首批國家“211工程”重點大學和國家“雙一流”世界一流學科重點建設(shè)高校。
2.位于粵港澳大灣區(qū)中心城市廣州,毗鄰香港和澳門。粵港澳大灣區(qū)已成為國家發(fā)展戰(zhàn)略,廣州的區(qū)域優(yōu)勢明顯,國家戰(zhàn)略,歷史機遇。
3.華南師范大學非師范專業(yè)占比為65%以上,畢業(yè)后既可以從事教師工作,亦可從事其它的工作(報考公務(wù)員、事業(yè)單位編制工作人員,自主創(chuàng)業(yè)等)。
4.華南師范大學各類獎助學金豐盛多樣,畢業(yè)生就業(yè)好,薪酬高,機會多,華南師范大學有87個本科專業(yè),其中76個本科專業(yè)的就業(yè)率為100%,94%畢業(yè)生集中在廣東省內(nèi)經(jīng)濟發(fā)達地區(qū)就業(yè)(其中有42%集中在廣州、16%集中在深圳、12%在佛山就業(yè)),畢業(yè)生平均起步月薪六千元以上,大多數(shù)畢業(yè)生月薪輕松過萬元。
5.華南師范大學風景秀麗,環(huán)境優(yōu)雅,食堂美食太多,絕對養(yǎng)膘。圖書館最美,大學城游泳館是國家游泳隊訓練基地。
6.華南師范大學與30多個國家160多所大學簽約合作交流,每年有400名以上本科生參與境外第二校園的交流與學習。每年選派100多名學生赴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澳大利亞西澳大學、加拿大女王大學、美國斯坦福大學等進行半個月的學習、交流和實習。每年有三萬余人次參加各類創(chuàng)業(yè)沙龍活動和對接創(chuàng)業(yè)項目投資。
7.華南師范大學心理學獲評A+學科,全國排名第一, 有6個學科進入ESI世界排名前1%,
華南師范大學有兩院院士17人,
長江學者21人, 國家杰青23人, 教授607人, 專任教師獲得博士學位比例為67%。
8.華南師范大學的綜合實力在廣東省排名第3位,現(xiàn)有33個碩士學位一級學科授予權(quán)(含200多個碩士學位授權(quán)點),18個碩士學位專業(yè)授權(quán)點,有19個博士學位一級學科授予權(quán)(含100多個博士學位授權(quán)點),1個博士專業(yè)學位授權(quán)點,17個博士后科研流動站;有4個國家重點學科,9個國家211工程建設(shè)學科。
9.華南師范大學擁有眾多中國體育界世界冠軍明星校友。
10.華南師范大學每年花期,紫荊花海,刷爆廣州朋友圈。
- 相關(guān)評論
- 我要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