繪畫藝術(shù)大師張大千——神一樣的存在!
關(guān)于繪畫大師張大千,我們通過一份簡歷來共同認識一下。
一、個人信息:
姓名:張大千,曾用名:張正權(quán),國籍:中國,民族:漢族,出生地址:四川省內(nèi)江市,性別:男,身高:1.80(+/-0.5)米,出生年月:1899年5月,享年:84歲,婚姻狀況:未婚妻1人,合法配偶4人,婚外情5人。 二、教育經(jīng)歷:
1917——1919年:留學日本京都公平大學染織專業(yè)學習,期間兼修繪畫、詩歌、治印三個專業(yè)
1913——1916年:重慶求精中學學習
1907——1913年:華美初等小學學習
1904——1907年:家里蹲幼兒園學習
三、工作經(jīng)歷:
1916年7月——1916年11月:內(nèi)江個人所得稅強制征收執(zhí)法集團公司,職位:檔案管理員(土匪窩師爺)。
1919年8月——1919年11月:受聘于松江禪定寺佛教文化傳播有限公司,職位:廣告策劃宣傳部,在此期間的作品大多以大千署名,(其實是和尚)。
1920年——1924年:自由職業(yè)者,期間創(chuàng)造了大量的偽原創(chuàng),其中石濤、八大山人等偽原創(chuàng)影響最大。
1935年應徐悲鴻之聘,任中央大學藝術(shù)科高級教授。
1938年受聘于青城山上清宮道教文化發(fā)展有限公司,職位:市場部長,(就是道士)。
1941年——1948年:壁畫研究藝術(shù)專家。
1949年——1983年:中國畫研究專家、中國潑墨畫、潑彩畫掌門人,并游歷周邊國家、傳承中華文化。
四、獲獎經(jīng)歷: 1、獲得“天下第一造假高手”,的頭銜,評獎者:國民收藏委員會。2、獲得“五百年來第一人”的榮譽稱號,評獎委員:徐悲鴻。3、獲得“東方之筆”榮譽稱號,評獎者:西方藝術(shù)評委委員會。
五、個人優(yōu)秀作品:《桃源圖《夏日山居圖》《多子圖》《天女散花》《愛痕湖》《長江萬里圖》《四屏大荷花》《八屏西園雅集》等。本文根據(jù)張大千先生的生平所改編,與歷史稍有出入,不足之處請各位看官海涵,如果你覺得有意思記得支持,如果你有不同的看法,歡迎留言交流!
張大千,這是一個不懂國畫的中國人也會知道的名字,這么大的名氣,首先肯定是跟他自身的藝術(shù)水平較高有關(guān)系,我認為他的成就,不能單獨看一個領(lǐng)域,他的成就,是綜合性的。張大千于傳統(tǒng)山水,人物,花鳥都很精通,晚年更是開創(chuàng)潑墨潑彩畫法,使得中國畫又多出了一種老百姓喜愛的藝術(shù)形式。當然單獨一項來看,他的畫不能說是最好的,但是能做到這幾樣都比較突出,就難能可貴了。
第二便是他善于炒作,懂得包裝,這對于現(xiàn)在的所謂“大師們”自然都是駕輕就熟,但在當時,還是比較少的,張大千懂得炒作的重要性,不管是高官權(quán)貴,還是名家前輩,他都能應付自如,與徐燕孫斗畫,與畢加索結(jié)交,都成為他提升名氣的途徑。所以他能成功,絕不是偶然的。
中國有沒有和梵高的《夜間咖啡館》類似的繪畫作品?怎么樣?
這家咖啡館在路邊,夜間開放的,這就有了咖啡店布滿暖光區(qū)域的明亮色彩與暗色建筑和滿布星斗的藍紫色夜空形成鮮明對比。鋪著石子的街道這時也變成了黃、橙、淺藍交替的色域,還有黑色的小點和短線。天空的藍紫色在左邊門上重復使用,這是反射效果,可見畫家的匠心!我們在畫水粉靜物時也把環(huán)境色在物體上的反射效果加以表現(xiàn)。梵高在藍黑色房屋下面用了幾點小橙色,表示有燈光窗戶。幾個人物形象消失在暗色街道的深處,這表示有來有去,最后一批顧客靠右邊而坐,正慢慢用茶??傊@畫面的氛圍通過空桌椅,回家的人群和幾個有燈光窗戶令人感到有些寂寞和荒涼。這淵源于畫家個人孤寂的心情在畫面的折射。中國畫家的作品也有類似于這樣的風格的,但表現(xiàn)的如此細膩準確而具匠心的,特別傾注個人情感于畫面的,為數(shù)不多!
我很喜歡你提出的問題,因為有思考的痕跡??!
藝術(shù)總是很有趣,每個人看的角度和感受都不同,這就是我問什么一直喜歡藝術(shù) 。希望能一起探討??!也能跟大家一起交流心得。
我也喜歡梵高,因為他的熱烈。
我喜歡梵高,去了荷蘭阿姆斯特丹的梵高博物館,細細品味他的作品,還曾經(jīng)去他生活過的法國南部的阿爾、就在開滿向日葵的季節(jié)去的 。我又去了圣雷米,那個畫出星空的修道院……滿懷著對梵高的崇敬。
梵高【星夜咖啡館】
下圖就是我在你提到的【夜晚的咖啡館】里拍的照片——一百多年,依然留存完好,也是給這個曾經(jīng)孤獨死去的后印象派畫家的紀念。
為什么梵高的畫會受很多人喜歡?
我覺得有一個主要原因是他的簡單而熱烈 。那種熱烈,是你一眼看到他的畫,不管你是不是了解藝術(shù),都可以感受得到的。27歲的梵高從一個笨拙但充滿激情的初學者,以驚人的速度進步。梵高不分晝夜地鉆研著繪畫技巧,用他全部的生命在投入 。
在印象派、后印象派的浪潮里,幾乎所有的作品都充滿陽光,貼近生活,感覺那生活是畫家的,是當時法國人的,但也是我們的生活。
中國有“梵高”么?
那么中國有沒有梵高一樣的畫家?有沒有【夜晚咖啡館】、【星夜】這樣的作品呢?
從技法來談,油畫來自西方,因此,中國接觸油畫已經(jīng)是相當晚期的時候了。在中國同時代,肯定沒有梵高這樣的畫家。而且中國從文人畫以來,都推崇的是“大道至簡”的水墨,梵高推崇的是層層疊的都厚重,兩者很難從技法上重合。從近代來說,我覺得趙無極也許是個跟梵高一樣的色彩大師。他中西合璧后的表達,獨特,沖擊力強。
趙無極作品
從畫作表達出的情感來說,梵高絕不會說個案。古往今來,無獨有偶。藝術(shù)有時真的蠻奇怪,即使面對同一種情感,不同的藝術(shù)家卻會用兩種完全不同的手法去表現(xiàn),但你可以感受到相同的被打動的瞬間。
梵高【星夜】
在面對孤獨傷痛時,梵高畫中所呈現(xiàn)的是一層層及厚的顏料所堆積成,畫中的一筆一畫都充滿力量,在修道院小窗口望向遙遠黎明將至的夜空……
中國的八大山人面對孤獨,呈現(xiàn)出了一種東方獨有的空靈;巧合的是八大山人有“癲疾”,一生中曾多次發(fā)作。有人說他行事癲狂,有人說他是裝瘋。史書中還常說他啞不能語,也有人說他是裝啞。人們大都認為他裝瘋裝啞的原因是國亡家破,令其郁憤填胸,不能自已。當有人嘲笑他:“畫面無章法,連墨也舍不得多用,他則回應:“墨痕不多淚痕多”。所以,八大的畫也一樣很容易跟人產(chǎn)生共鳴,很有感染力??墒?,他比梵高早了200年。
以上就是我的一點點思考和對你的回應。藝術(shù)總是很有趣,每個人看的角度和感受都不同,這就是我問什么一直喜歡藝術(shù) 。希望能一起探討?。∫材芨蠹乙黄鸾涣餍牡?。
- 相關(guān)評論
- 我要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