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古裝結婚造型
《五禮通考》曾說,自后齊以來,不管天子庶民,婚禮“一曰納采,二曰向名,三曰納吉,四曰納征,五曰請期,六曰親迎。
” 這就是古代婚禮所分的六個階段,俗稱“六禮”。一、納采:這是議婚的第一階段,男方請媒提親后,女方同意議 婚,男方備禮去女家求婚,禮物是雁,雁一律要活的。為何用雁?雁 為候鳥,取象征順乎陰陽之意,后來又發(fā)展了新意,說雁失配偶,終 生不再成雙,取其忠貞。二、問名:是求婚后,托媒人請問女方出生年月日和姓名,準備 合婚的儀式。 三、納吉:是把問名后占卜合婚的好消息再通知女方的儀禮,又 叫“訂盟”。這是訂婚階段的主要儀禮。古俗,照例要用雁,作為婚 事已定的信物。后發(fā)展到用戒指、首飾、彩綢、禮餅、禮香燭、甚至 羊豬等,故又稱送定或定聘。四、 納征: 是訂盟后,男家將聘禮送往女家, 是成婚階段的儀禮。這項成婚禮又俗稱完聘或大聘、過大禮等。后來,這項儀式還采取了回禮的做法,將聘禮中食品的一部或全部退還;或受聘后,將女家贈男方的衣帽鞋襪作為回禮。聘禮的多少及物品名稱多取吉祥如意的含 意,數(shù)目取雙忌單。五、請期:送完聘禮后,選擇結婚日期, 備禮到女家,征得同 意時的儀式。古俗照例用雁,禮品一般從簡,請期禮往往和過聘禮結 合起來,隨過大禮同時決定婚期。六、親迎:就是新婿親往女家迎聚的儀式。這項儀禮往往被看做 婚禮的主要程序,而前五項則當成議婚、訂婚等過渡性禮儀。這些形 式中有一部分出于社交關系的需要,如女家的“添妝” ,到男家時的 “開揖”、 “鬧洞房”等,都是確立社會關系的儀禮。純屬親迎部分的 儀式,一般用花轎,分雙頂或單頂,扶親婦上轎的“送親嫂”,陪新 郎至女家接人的“迎親客” ,都各有要求,起轎、回車馬、迎轎、下 轎、祭拜天地、 行合歡禮、入洞房??每一過程又都有幾種到十幾種形式,大多表示祝吉驅邪。親迎的季節(jié),一般選在春天,州以農立, 適逢農閑,豐收為是,正好婚配。
2. 古裝結婚造型圖片
過去男女結婚的禮節(jié)相當多了,什么男背女呀,邁火盒呀,鋪床的要兒女雙全的婦女給鋪才可以
3. 結婚照古裝
答:不低于1000.唐裝在婚紗照中的用色主要是紅色、金色。這兩種顏色比較符合中國傳統(tǒng)的審美習慣,比較喜慶祥瑞。色彩華麗,款式復古,采用民俗味濃郁的布景模式,讓婚紗照像民俗畫般有味道。拍婚紗照的時候,要借助yi下祥瑞的中國傳統(tǒng)的圖案——五色土、發(fā)財貓、龍、鳳、仙鶴、蝴蝶、牡丹、荷花、龍字、壽字、福字等、團花、散花等,背景色也要和整個畫面協(xié)調,力求色彩基調的統(tǒng)yi與和諧。
4. 結婚古裝照片造型圖片大全
在中國封建時代,女子插笄是長大成人的一種標志,到時還要舉行儀式,行“笄禮”。
笄禮源于周代。
據(jù)《儀禮》等書記載,女子年滿15歲就被看作成人。
在此之前,她們的發(fā)式大多做成丫髻,還沒有插笄的必要。
到15歲時,如果已經(jīng)許嫁,便可梳挽作成人的發(fā)髻了,這時就需要使用發(fā)笄。
古時稱女子成年為“及笄”,就是這個意思。
至于還沒有許嫁或年齡不滿15歲的女子,則仍然保持原來的發(fā)式,兩者區(qū)別十分顯著。
女子行過笄禮之后,不僅要學著成年婦女的樣子,挽髻插笄,還要在發(fā)髻上纏縛一根五彩纓線,表示其身有所系。
從此以后,她的言行舉止都要嚴加檢點,在一般情況下,必須深居閨房,不與外界接觸。
一直到成親之日,方能由她的丈夫把這根纓線解下,因為她已經(jīng)成為婦人,不再需要這種標志了。
凡是舉行過笄禮的女子,不論其成婚與否,都可享受成人的待遇,甚至連去世之后的喪事,也可按成人的規(guī)定辦理。
5. 古裝結婚造型圖
古代婚書是簽兩份
古代的結婚證叫做婚書,和現(xiàn)代的大紅本還是有些區(qū)別的。
現(xiàn)代的結婚證在結婚前領取,而古代的結婚證,早在訂婚時期就簽訂了,有點類似于雙方約定合同,所以古代把婚書也叫婚契。
婚書的雛形出現(xiàn)的很在,早在周朝就有了“民政局”和相關官員,周朝管理婚姻事物的職位叫做媒氏,他的主要職責就是給結婚的新人,頒發(fā)結婚證書。
6. 結婚禮服古裝
在民間,新郎新娘一入洞房可能就急不可耐,直奔主題?;实劭刹恍?,得把全套的活動進行完畢才能共度良宵。
據(jù)《新唐書·禮樂志八》(卷18)皇帝納皇后條的記載,唐帝、后的大婚相當復雜,入洞房后先要祭拜神靈,向天、地、祖宗表達敬意。實際上,這種祭拜活動在進洞房前就開始祭了,要入同牢席,婚后數(shù)天也都要進行不同性質的祭拜活動。
在新房東房間的西窗下設有餐桌,桌前列有象征夫妻同席宴餐的豆、籩、簋、籃、俎,這意思與民間以后吃一鍋飯是一個意思。進入洞房后的祭拜活動在行合巹(音jn)禮前進行,是夫妻倆一起祭。
每祭一次,新人便要一起吃一次飯,這樣真的到了上床前肚子也飽了,不至于食色兩饑了。因為飲了點酒,還可以把雙方的情趣調節(jié)到位,也算是上床前的一種調情手段。
所謂的合巹禮,就是民間所謂的喝交杯酒。同牢,就是夫妻兩人一起食用弄熟的牲畜肉,如一頭小豬;合巹,本意是把剖開的瓠合為一體,古時多用之盛酒。把帝、后各自瓠內的酒摻和到一起,共飲,即是合巹。這種交杯酒可不是現(xiàn)代婚禮上互飲對方的酒杯,而是各自喝摻到一起的酒,現(xiàn)在的喝交杯酒形式應該是鬧新房的產(chǎn)物。
尚儀北面跪,奏稱:禮畢,興。帝、后俱興。尚宮引皇帝入東房,釋冕服,御常服;尚宮引皇后入幄,脫服。尚宮引皇帝入。尚食徹饌,設于東房,如初?;屎髲恼呋实壑偅实凼陶呋屎笾?。
7. 結婚古裝發(fā)型
因竹子生命力旺盛,有堅定不移、百尺竿頭、四季常青、開枝散葉的意思,寓意不斷高升的意思,也寓意人口興旺家業(yè)發(fā)達!
在結婚當天,新娘子必須要進行一次上頭儀式,選擇合適的時辰,由父母或者是長輩為新郎新娘梳理頭發(fā),邊梳理邊說一些祝福的話,這樣寓意新人可以頭偕老。
布帳竹,以前是兩根很細的竹子,后來為顯示女方父母疼女兒竹子也越來越大了,用于打涼席,籮筐之類用的。也有叫子孫竹。寓意肯定是很好的 就是說法比較多。
8. 結婚照古裝造型
1、拜堂式
在拍攝中式婚紗照,新人面對面站立,兩人都微微彎腰,雙手作揖,擺出類似于中式婚禮上新人成親拜堂時,新人對拜的動作?;蛘呤莾扇硕际钦孀龀霭萏斓氐膭幼鳌?/p>
2、揭蓋頭姿勢
中式婚禮中新人掀蓋頭的動作在拍婚紗照時也是經(jīng)典姿勢哦。一種是坐著的姿勢,新娘坐著,新郎手持喜稱將新娘喜慶的紅蓋頭挑起,或是新郎抓起蓋頭的一角做揭蓋頭的動作,新娘要一臉嬌羞。還有一種姿勢是站姿,也是新郎掀起新娘蓋頭的動作。
3、懷舊式
拍攝懷舊式一般常用場景有書房讀書、梁祝、琴瑟合鳴等,道具有元寶、毛筆、折扇、線裝書、古樂器等,新人古裝出場,通常新郎是瀟灑工資打扮,站立一側觀看新娘鞋子或是撫琴。這種照片在后期也要進行做舊處理,適合有懷舊風情的夫妻。
4、夫妻凝視對望式
夫妻凝視對望一般是面對面站立,表現(xiàn)出情義綿綿、濃情似水的樣子,此姿勢新人眼神交流的把握是關鍵,兩人之間不能太僵硬、做作,要自然的真情流露,讓人一看就有種情意綿綿含在其中的感覺。如果眼神實在把握不好,可以采取技術手段,遮蔽眼神細節(jié),讓新人之間整體氣氛來展現(xiàn)。
- 相關評論
- 我要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