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鏡皇”不“鏡皇”,全是商家忽悠人的噱頭!
讓商家來說,所有鏡頭都是“鏡皇”,什么人像“鏡皇”、風光“鏡皇”、花卉“鏡皇”,一切都是對著你的腰包去的,哈。
讓我說,“鏡皇”就是最適應你的那只鏡頭,可能不是金圈或紅圈,也可能不是大三元、小三元,但它適合你,適合你喜歡的題材,滿足你的拍攝需要。
所以,買鏡頭,不需要考慮鏡皇”不“鏡皇”,而是自己的拍攝需要。
24-70是我第一只比較早的鏡頭,當初買的時候,也沒聽別人給我說是什么“鏡皇”,我只是覺得它“不長不短”、適合題材較多,而俺又比較窮,下只鏡頭不知什么時候才能入手,所以弄只24-70是當“萬金油”的,哈哈。
在沒有其它鏡頭的日子里,24-70不是“鏡皇”也是“鏡皇”,不過也用了近十年,現在差不多退居二線了。
而所謂的70-200“鏡皇”,主要是針對人像的,可俺偏偏對人像不太感興趣,所以這只“鏡皇”根本引不起我的興趣,你說還什么“鏡皇”不“鏡皇”?!
新近,俺新入手一只50定,不是金圈,更不是“鏡皇”,比起這些“鏡皇”來還便宜很多,但效果還算不錯呢,哈。
“鏡皇”,應該由自己來定:喜歡、適用就是“鏡皇”。
我是南方之南,歡迎關注。
做為攝影愛好者,我的理解,哪個鏡頭是”鏡皇“并不重要,但是哪個鏡頭更適合你的攝影,它就是你的”鏡皇“。
每個人喜歡和專注的攝影題材和領域都不同。所以,大家對鏡頭焦段和光圈搭配選擇的結果是各異的。比如,我就是喜歡和專注于拍攝鳥類和野生動物,那超長焦鏡頭就是我使用率最高的鏡頭,那100-400mm鏡頭就是我認為的”鏡皇“。
當然,大家認可度比較高的”鏡皇“是24-70mm鏡頭。
就是因為這個鏡頭在焦段上可見可退,覆蓋的拍攝題材更加廣闊;從24mm焦段的風景風光、到35mm焦段左右的人文紀實,再到50mm-70mm的標準人像、靜物等。對于嘗試多題材拍攝的攝影愛好者而言,24-70mm是一個黃金的焦段組合,譽為”鏡皇“是不為過的。
70-200mm鏡頭做為”大三元“里的中長焦鏡頭,是室外人像拍攝的利器。
這個鏡頭和85定焦鏡頭一樣,在人像攝影師眼中,有著”鏡皇“一般的地位,當然這個焦段較比24-70mm鏡頭,拍攝題材上是比較狹窄的。但是中長焦鏡頭的景深壓縮,拍攝出人像作品的獨特魅力,是標準焦段鏡頭所無法抗衡的。
因為我的需求而言,70-200mm鏡頭是我心中的”鏡皇“。
還有一個鏡頭值得推薦,如果你喜歡拍攝人文和環(huán)境人像的話,35 f 1.4 定焦頭相信一定不會讓你失望的。
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所以歡迎說出你眼中的”鏡皇“。
- 相關評論
- 我要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