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知道醍醐灌頂中的“醍醐”是什么意思,有書君想先帶大家給這兩個字排排輩分。
01 醍醐中祖宗輩——醍
按最保守的估計,“醍”字的出現(xiàn),約在公元前400年,距今已有2400多年的歷史了,意為“第二等級清酒”,引申為好酒,且一直沿用至今。
《周禮·天官·酒正》篇記載了古時釀酒業(yè),對酒澄清的程度分為五個等級的細節(jié):“辨五齊之名:一曰泛齊、二曰醴齊、三曰盎齊、四曰醍齊、五曰沈齊?!?/p>
唐代白居易 《將歸一絕》中“更憐家醞迎春熟,一甕醍醐待我歸?!钡孽郑痛该谰?。
02 醍醐中的祖父輩——醍醐一詞的誕生
大概過了800年,在公元540年,醍醐一詞出現(xiàn)。其代表的含義是發(fā)酵乳脂,最早出現(xiàn)在《魏書》的記載中,很可能是一個音譯的外來詞語。
有書君認為其含義的本質可能更接近于現(xiàn)代的頂級奶酪。
03 醍醐中的父叔輩——醍醐佛性含義的確立
唐代高僧唐三藏,西去取經17年,公元645年回到長安后奉旨譯經19年,于公元664年圓寂。
譯文中醍醐含有本質、精髓之意,是梵文mandad的譯名,正式出現(xiàn)時間約為公元650年。
《大般涅槃經·圣行品》:“譬如從牛出乳,從乳出酪,從酪出生穌,從生穌出熟穌,從熟穌出醍醐。醍醐最上?!?/p>
“醍醐”一詞不僅用來形象地說明所謂佛教信徒成佛的漸進修煉過程;還可以比喻佛教各派教義,在相互辯駁、詰難中,不斷提升的經歷,
04 醍醐中的孫子輩——醍醐灌頂?shù)闹饾u被人熟知
自唐以后,醍醐灌頂,即用酥酪上凝聚的油澆到人頭上。佛教中意指灌輸智慧,使人徹底覺悟。
到了現(xiàn)在,可以比喻聽了高明的意見使人受到很大啟發(fā)。也有人用這個詞來形容清涼舒適。
如《敦煌變文集·維摩詰經講經文》:“令問維摩,聞名之如露入心,共語似醍醐灌頂?!?/p>
還有,明朝凌蒙初《初刻拍案驚奇》:王生聞得,滿心歡喜,卻似醍醐灌頂,甘露灑心,病體已減去六七分了。
現(xiàn)在,有書君來總結一下,醍醐本身的含義有美酒、乳酪、精髓之意,而在醍醐灌頂中,更側重于其佛教中引申開悟的含義。
你喜歡有書君這樣的科普方式嗎?如果喜歡,請記得點贊轉發(fā),讓更多人知道哦!
有書君語:對此問題你有什么不同的見解呢?歡迎在下方留言評論,別忘給有書君點個贊哦~關注有書君,私信回復句子,有書君送你一句特別的話
大家好,我是晨曦小荷,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醍醐灌頂中醍醐是什么意思?醍醐,1、從酥酪中提制出的油。2、佛教用以比喻佛性。3、比喻美酒。《敦煌變文集·維摩詰經講經文》:“令問維摩,聞名之如露入心,共語似醍醐灌頂?!滨罹兊媚汤?,醐,從牛奶從提出最精華的部分。
醍醐灌頂是佛教用語,比喻智慧之門被打開,大徹大悟。一般是智慧的善知識為有緣的慧根獨具的人開示。灌頂是一種宗教儀軌。跟普通的摸頂有區(qū)別。摸頂是法師對信眾的一種祝福和加持,而灌頂是法師對弟子的一種開導和標記或者說是一種加印,一種認可。每提升到一個境界或者修習一門學問開始的儀式。是有后續(xù)的互動。
我們都知道孫悟空被敲三下,半夜三更得菩提道法。而六祖大師也是在五祖大師敲擊三下,而夜半修習金剛經佛法并領衣缽。醍醐灌頂和當頭棒喝。都是佛教的用語。都是佛學修習過程眾的感受和方法。而現(xiàn)實生活更佛教生活又能有多少區(qū)別呢?人生不過是場修行,修行也是人生的一部分。修行者有的感受,俗人也會有感受;正如俗世的人有的感受,很多修行者也不能免俗。延伸到俗世,醍醐灌頂和茅塞頓開就可以好理解了。因為人的智慧中樞在大腦,大腦的開竅在百會,一股清涼透入大腦,瞬間能感悟真相,安寧、和諧、自在。就如同現(xiàn)在很多教派還有在百會穴上插花一個道理。
在形式還是在實質,是個不斷追求的過程,誰人不希望形式和實質上的統(tǒng)一呢?那么現(xiàn)實與真相合二為一,不就是醍醐灌頂之境嗎?
一家言,多有偏頗,萬望海涵。
如果您喜歡我的回答,請點擊關注和轉發(fā),謝謝!
- 相關評論
- 我要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