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榮幸能夠回答這個問題,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首先要弄明白“國學”和“大師”這兩個概念的含義。
何謂國學?
國學是以先秦經(jīng)典及諸子百家學說為基礎(chǔ),涵蓋了兩漢經(jīng)學、魏晉玄學、隋唐道學、宋明理學和先秦詩賦、楚辭漢賦、六朝駢文、唐詩、宋詞、元曲與明清小說并歷代史學、中醫(yī)學等一套完整的文化、學術(shù)體系。
何謂大師?
大師是某種學術(shù)理論的開創(chuàng)者,或者是學術(shù)理論的完善者和集大成者。
弄清楚這兩個概念后,我們就會發(fā)現(xiàn)。在文化學術(shù)方面,除老莊、孔孟及先秦諸子外,能擔大師之名者,唯五行學說之董仲舒,程朱理學之程顥、程頤、朱熹,陸王心學之陸九淵、王陽明。元、清、民國以來的學者們,在國學的繼承、典較、考據(jù)、傳播方面,做了很多貢獻,卻無大師出現(xiàn)。
中醫(yī)則數(shù)孫思邈、張仲景、李自珍。
在文學方面,楚辭漢賦、唐詩宋詞、明清小說,文章浩如煙海,大師燦若星辰,不勝枚舉。然民國至今,文學大師竊以為唯魯迅一人而已!
其它史學、農(nóng)學等方面不一一列舉。
現(xiàn)在的文人學者、專家教授、戲子歌手甚至小丑文氓,卻動輒以大師自居。專家滿地走,大師多如狗,實在是羞殺先人。
吾從未見如此厚顏無恥之徒!
以上乃個人淺見,歡迎大家指導交流。
大師就是:通古博今修持高深的人?!皣鴮W大師”,就是對中國的文化有深入的研究,并且成果卓著者。
敝以為,國學大師一共有四個層級。
第一層級,遙不可及級。
他們是王國維,梁啟超,陳寅恪,趙元任,吳宓作為“特殊貢獻者”,應(yīng)排在第一、第二層級之間。
王國維:《人間詞話》,《觀堂集林》,《中國哲學史新編》等;
梁啟超:《中國史敘論》,《新學史》,《中國歷史研究》(及《補編》)等;
陳寅恪:《隋唐制度淵源略論稿》,《唐代政治史述論稿》,《元白詩箋正稿》等;
趙元任:《現(xiàn)代吳語的研究》,《中國話的文法》,《語言問題》等;
吳宓:《吳宓詩集》,《文學與人生》等。以其高智商,將上述四人延請至“清華國學研究院”。
第二層級,影響巨大或開宗之師級。
章炳麟(太炎),本應(yīng)在第一層級,因為人狂狷,持論偏激,有“章瘋子”之稱。(《齊物論釋》等)
林語堂,兩次“文學諾貝爾獎”提名。(《京華煙云》,《啼笑皆非》等)
魯迅,白話小說之父。(《中國小說史略》等)
胡適,領(lǐng)導新文化運動。(《中國哲學史大綱》《白話文學史》等)
李濟,中國考古學泰斗。(《李濟考古學論文集》)
劉文典,曾經(jīng)狂稱“懂莊子的只有兩個人,一個是莊子本人,一個是我”。持平而論,劉文典之后,老莊之學的研究,確乎無人超越。(《淮南子研究》,《莊子研究》)
第三層級,卓有建樹級。
蔡元培,蔣夢麟,葉公超,梁漱溟,傅斯年,馬君武,周作人,馮友蘭,梁思成,梁永成,董作賓,夏鼐,張光直,沈從文,曾昭燏,郭沫若,陶孟和,聞一多,金岳霖,陳垣,費孝通,錢鐘書,黃炎培,王力,梅貽琦,梁實秋,李叔同,豐子愷,齊白石,錢端深,湯用彤,錢穆,呂思勉,黎澍,熊十力,潘光旦,鄭振鐸,張大千,徐悲鴻,啟功,趙樸初,南懷瑾,梅蘭芳,李敖,何新等等。
第四層級,自我包裝與外行吹捧級。
這個層級不好意思例舉。
中國的大師們,如群星璀璨,不能一一列舉,罪過。有更多的大師,不在“國學”范疇,也不在本文內(nèi)。
需要特別指出,美國的費正清(fairbank),是不折不扣的外籍國學大師。其《劍橋中國史》,足夠研究中國歷史的后來者攀登。
- 相關(guān)評論
- 我要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