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虞美人”
《虞美人》的筆法可謂起伏跌宕。
一開頭就是自問:“春花秋月何時了?”寫的是眼前的景物,因其至今未了,故有此問,這是實景。
接著是自嘆:“往事知多少。
”表明作者已經(jīng)沉浸在對往事的回憶中了,這是虛寫,含有韶光易逝的感慨。
忽然又轉(zhuǎn)到眼前的景物上來——“小樓昨夜又東風(fēng)。
”于是登樓遙望,然而“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作者又沉入對往事的回憶中了,他很想知道明月下的故國現(xiàn)在是什么樣子。
由此自然過渡到下片。
一開始又是虛寫:“雕欄玉砌應(yīng)猶在,只是朱顏改。
”這是作者想像中的故國圖景,頗有凄涼、物是人非之感。
最后這一切都集中到一個“愁”字上來,這樣的愁情是何等真實而深沉??!
2. 虞美人李煜原文
李煜的虞美人是在他被俘于宋后,最后一年寫的,也是李煜的絕命詞,因為一句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而被趙光義認(rèn)為有復(fù)國之心,在李煜生日那天,宮女們?yōu)樽约旱闹魅俗嗥鹩菝廊?,趙光義聞之,派人送了一杯毒(牽記藥)就給李煜,與生日當(dāng)天斃命,而虞美人也是李煜最著名的詩之一,后世評價極高。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fēng),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欄玉砌應(yīng)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3. 虞美人古詩
《虞美人· 春江花月夜》
南唐 李煜
春花秋月何時了, 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fēng), 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欄玉砌應(yīng)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創(chuàng)作背景:
1、南唐是一個什么時期?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過中國歷史上五代十國這個階段,也就是中國的一個大分裂時期。唐朝在公元907年滅亡后,有5個朝代依次在中原定都,即后梁、后唐、后晉、后漢和后周;這是所謂的五代,其次在唐末、五代及宋初,中原地區(qū)之外存在過許多的割據(jù)政權(quán),主要包括前蜀、后蜀、南吳、南唐、吳越、閩、楚、南漢、南平等十余個國家,被統(tǒng)稱為十國,這就是我們上面說的五代十國,960年后周的趙匡胤發(fā)動了著名的陳橋兵變,建立了北宋,結(jié)束五代時期,后期逐步統(tǒng)一了南平、后蜀、南漢、南唐、吳越、北漢等政權(quán)。其中南唐定都金陵(江蘇南京),后遷都南昌。
五代十國時期版圖
2、為什么稱李煜為南唐后主?
南唐當(dāng)時在十國中是比較強(qiáng)的一國,共有三位君主,而李煜作為最后一名的亡國之君,并且作為后周(北宋)的俘虜,沒有后人為他追加謚號,所以后人仿照漢后主劉禪來為他命名為南唐后主。
3、南唐為什么滅亡?
那么南唐其實在李煜接手的時候,可以說就是一個“爛攤子”了,不僅深受中原北宋大國的壓制,內(nèi)亂也一直存在,百姓賦稅壓身。李煜本身就是一個只擅長詩詞歌賦的文人,并不擅長治國安邦,更沒有一統(tǒng)天下的雄心壯志,當(dāng)?shù)弥彼我獙δ咸瓢l(fā)起進(jìn)攻時,多次求和不成才開始備戰(zhàn),可惜為時已晚,公元974年9月,趙匡胤聯(lián)合吳越王三路包圍南唐,于975年3月,趙匡胤攻打到金陵城下,李煜在死守城池8月之余后,彈盡糧絕,于十一月被宋軍破城,李煜投降被俘,南唐滅亡。
4、《虞美人》的問世!
李煜被俘后,沒有被立即處死,而是對其進(jìn)行了監(jiān)禁,李煜每日郁郁寡歡,只能靠詩詞緩解心中的苦悶,最終便有了這首千古絕唱《虞美人》
5、詩詞賞析
l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
春花秋月本身是美好的景色,人們都希望留住這一時刻,而他卻問:什么時候結(jié)束?年復(fù)一年,美好的景色總能勾起了詩人對往事的懷念,與現(xiàn)在階下囚的身份形成強(qiáng)烈的對比,表達(dá)了詩人心中無比的悲痛苦悶之情,以及絲絲悔意;
l “小樓昨夜又東風(fēng),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囚禁自己的小樓昨夜又一次春風(fēng)拂面,回想起自己的故國卻早己滅亡,被占領(lǐng)。孤燈月下,愁緒萬千。
l “雕欄玉砌應(yīng)猶在,只是朱顏改”
故國都城金陵的華麗宮殿應(yīng)該都還在,只是住在那里的人變了樣子。同時也暗指以前的美好生活不復(fù)存在。
l “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詩人先用疑問的口吻點明主體“愁”,在將滿腹的愁情比喻成一江春水,悠遠(yuǎn)流長,洶涌澎湃。
整首詞以凝練、優(yōu)美、清新的語言,運(yùn)用了多種修辭手法,將詩人的愁苦、悔恨、悲傷心情表達(dá)的淋漓盡致。
最終,宋太宗借這首詞批判李煜難忘舊國,對其不忠,下令毒死了李煜,所以這首詞也稱為了李煜的絕命詞!
4. 虞美人白發(fā)變黑是真的嗎
虞美人·聽雨 蔣捷 少年聽雨歌樓上,紅燭昏羅帳。
壯年聽雨客舟中,江闊云低,斷雁叫西風(fēng)。
而今聽雨僧廬下,鬢已星星也。
悲歡離合總無情,一任階前,點滴到天明。 譯文: 年少的時候,歌樓上聽雨,紅燭盞盞,昏暗的燈光下羅帳輕盈. 人到中年,在異國他鄉(xiāng)的小船上,看蒙蒙細(xì)雨,茫茫江面,水天一線,西風(fēng)中,一只孤雁陣陣哀嗚。
而今,人已暮年,兩鬃已是白發(fā)蒼蒼,獨(dú)自一人在僧廬下,聽細(xì)雨點點。回想起人生的悲歡離合的經(jīng)歷,還是讓小雨下到天明吧。 賞析: 這是蔣捷自己一生的真實寫照。詞人曾為進(jìn)士,過了幾年官宦生涯。但宋朝很快就滅亡。他的一生是在顛沛流離中度過的。三個時期,三種心境,讀來也使人凄然。
這首詞作者自己漫長而曲折的經(jīng)歷中,以三幅象征性的畫面,概括了從少到老在環(huán)境、生活、心情各方面所發(fā)生的巨大變化。
“少年聽雨歌樓上,紅燭昏羅帳?!闭宫F(xiàn)的只是一時一地的片斷場景,少年的心,總是放蕩不羈的,年少的時候,不識愁滋味,就算聽雨也要找一個浪漫的地方,選擇自己喜歡的人陪在身邊,那時候是無憂無慮的,沒有經(jīng)歷人生的風(fēng)雨,心中有著豪情與壯志,就算憂愁,也只顯得淡雅與悠然,也只是為賦新詞強(qiáng)說愁罷了。
在悠閑與得意中,會為了春花與秋月而不由發(fā)出感嘆:青春是一本太倉促的書。
“壯年聽雨客舟中,江闊云低斷雁叫西風(fēng)”。一個客舟中聽雨的畫面,一幅水天遼闊、風(fēng)急云低的江上秋雨圖。而一失群孤飛的大雁。恰是作為作者自己的影子出現(xiàn)的。
壯年之后,兵荒馬亂之際,詞人常常在人生的蒼茫大地上踽踽獨(dú)行,常常東奔西走,四方漂流。
他通過只展示了這樣一幅江雨圖,一腔旅恨、萬種離愁卻都已包孕其中了。
“而今聽雨僧廬下,鬢已星星也?!泵鑼懙氖且环@示他的當(dāng)前處境的自我畫像。一個白發(fā)老人獨(dú)自在僧廬下傾聽著夜雨。處境之蕭索,心境之凄涼,在十余字中,一覽無余。
江山已易主,壯年愁恨與少年歡樂,已如雨打風(fēng)吹去。此時此地再聽到點點滴滴的雨聲,自己卻已木然無動于衷了。
“悲歡離合總無情,一任階前點滴到天明”。表達(dá)出詞人無可奈何的心緒,使其“聽雨”嘎然而止。 蔣捷的這首詞,內(nèi)容包涵較廣,感情蘊(yùn)藏較深。以他一生的遭遇為主線,由少年歌樓聽雨,壯年客舟聽雨,寫到寄居僧廬、鬢發(fā)星星。
結(jié)尾兩句更越過這一頂點,展現(xiàn)了一個新的感情境界。“一任”兩個字,就表達(dá)了聽雨人的心情。這種心情,在冷漠和決絕中透出深化的痛苦,可謂字字千鈞。 層次清楚,脈絡(luò)分明,是這首詞又一大特色。
上片感懷已逝的歲月,下片慨嘆目前的境況。按時間順序,歌樓中年寫到客舟中壯年,再寫到“鬢也星星”的老年,以“聽雨”為線索,一以貫之。
5. 虞美人拼音
應(yīng)該是玉蘭花。
園林觀賞植物,玉蘭原產(chǎn)于中國中部各省,現(xiàn)北京及黃河流域以南均有栽培。古時多在亭、臺、樓、閣前栽植?,F(xiàn)多見于園林,廠礦中孤植,散植,或于道路兩側(cè)作行道樹。北方也有作樁景盆栽。玉蘭另有藥用價值。
材質(zhì)優(yōu)良,紋理直,結(jié)構(gòu)細(xì),供家具、圖板、細(xì)木工等用。
6. 虞美人盛開的山坡
さよならの夏 ?コクリコ坂から?
作詞:萬里村ゆき子
作曲:坂田晃一
編曲:武部聡志
歌:手嶌葵
光(ひか)る海(うみ)に かすむ船(ふね)は
さよならの汽笛(きてき) のこします
ゆるい坂(さか)を おりてゆけば
夏(なつ)色(しょく)の風(fēng)(かぜ)に あえるかしら
わたしの愛(あい) それはメロディー
たかく ひくく 歌(うた)うの
わたしの愛(あい) それはカモメ
たかく ひくく 飛(と)ぶの
夕陽(ゆうひ)のなか 呼(よ)んでみたら
やさしいあなたに 逢(あ)えるかしら
だれかが弾(ひ)く ピアノの音(おと)
海鳴(うみな)りみたいに きこえます
おそい午後(ごご)を 往(ゆ)き交(か)うひと
夏(なつ)色(しょく)の夢(ゆめ)を はこぶかしら
わたしの愛(あい) それはダイアリー
日々(ひび)のページ つづるの
わたしの愛(あい) それは小舟(こぶね)
空(そら)の海(うみ)をゆくの
夕陽(ゆうひ)のなか 降(ふ)り返(かえ)れば
あなたはわたしを 探(さが)すかしら
散歩道(さんぽみち)に ゆれる木々(きぎ)は
さよならの影(かげ)を おとします
古(ふる)いチャペル 風(fēng)見(かざみ)の鶏(にわとり)(とり)
夏(なつ)色(しょく)の街(まち)は みえるかしら
きのうの愛(あい) それは涙(なみだ)
やがて かわき 消(き)えるの
あしたの愛(あい) それはルフラン
おわりのない言葉(ことば)
夕陽(ゆうひ)のなか めぐり逢(あ)えば
あなたはわたしを 抱(いだ)くかしら
7.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
1、表達(dá)了作者的滅亡之痛,和對過去日常生活的眷念。
2、原詩: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車風(fēng),卻憶恍如隔世明月中。雕欄玉砌應(yīng)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如一江春水向東流。
3、此詞為作者絕筆,是一曲生命的哀歌,作者根據(jù)對當(dāng)然永恒不變與世事無常的銳利分歧的比照,表達(dá)了滅亡后頓感生命成空的可悲。全詞語言表達(dá)清亮、凝煉、幽美、清爽,以問及,以答結(jié),由問天、問人而到捫心自問,根據(jù)凄楚中不乏激越的聲調(diào)和坎坷回轉(zhuǎn)、流出去輕松的文化構(gòu)造,使作者沛然莫御的愁思貫穿始終,產(chǎn)生沁人肺腑的藝術(shù)美效用。
8. 虞美人國際美容機(jī)構(gòu)怎么樣
我知道有虞美人,雪茹美度,要說哪家好,那就數(shù)雪茹美度了,不僅占地面積達(dá)到2000多平米,服務(wù)的項目也多,做瑜伽,中醫(yī)養(yǎng)生,調(diào)理亞健康······最吸引人的是他那有用寶石構(gòu)造成的紫水晶能量房,能治很多疾病呢!雪茹美度就在人民大街1633號那,很好找的!
9. 虞美人和罌粟有什么區(qū)別
跟罌粟花相似的花應(yīng)該是虞美人。虞美人和罌粟都是很漂亮的花,因為花朵外形上很相近,但它們是有區(qū)別的:從整體上看。虞美人整個葉莖上都有那種絨絨的剛毛,而罌粟花的葉莖很少有剛毛,整體上比較滑膩。從植株高度上看。虞美人整棵植株的高度大約在30-100cm范圍內(nèi),整株比較細(xì)弱。罌粟花高度大約在30~150cm范圍內(nèi),比虞美人略高,整體比較壯實。從花瓣上看。虞美人的花瓣多是4片的,而且顏色各異,有紅有紫,也有白色的,且花的邊緣比較平滑不開裂。罌粟花有重瓣的,顏色以紅色為主,花的邊緣會開裂。從葉上看。虞美人的葉子會有分裂狀,而且整個的葉面是窄的。罌粟花葉子是不規(guī)則的,且葉邊呈鋸齒狀,不分裂。從莖上看。虞美人的莖比較細(xì),以青綠為主,周圍有絨毛,而且梢頭會有所彎曲。罌粟花的莖比虞美人的莖要略粗,也有粉綠的,無毛且光滑。從果實上看。虞美人的果實比較小,大約有1cm長,而且上面有絨毛,果實下垂,罌粟花的果實比較長,大約有4~7cm,果實外表比較光滑,果實直立。上圖罌粟花,下圖為虞美人
10. 虞美人李煜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fēng),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欄玉砌應(yīng)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11. 虞美人原文及翻譯
簾外雨潺潺,春意闌珊。羅衾不耐五更寒。夢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貪歡。
獨(dú)自莫憑欄,無限江山,別時容易見時難。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
- 相關(guān)評論
- 我要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