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齊民要術原文?
沒有明確的原文因為《齊民要術》一書自從漢代末年劉安刻印之后,經過數千年的演變和傳承,已經不存在原始的版本,只有后人的整理和編輯版本。所以現(xiàn)在已經沒有所謂的《齊民要術》原文可以查看了。不過各個版本的內容差異不大,我們可以通過研究這些版本了解到《齊民要術》的基本內容和特點?!洱R民要術》是一部古代農業(yè)經典著作,包含著豐富的耕作技術和農業(yè)知識。它的影響和地位持續(xù)了數千年,成為古代農業(yè)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雖然現(xiàn)在已經沒有原始版本可以查找,但我們仍然可以通過研究其后人整理的版本來了解其價值和意義。
二、齊民要術地位?
《齊民要術》是我國第一部完整保存至今的大型綜合性農書,是世界農學史上最早、最具價值的名著之一,它是標志著中國傳統(tǒng)農學臻于成熟的里程碑。全書共有10卷92篇,系統(tǒng)地總結了六世紀以前黃河中下游地區(qū)勞動人民農牧業(yè)生產經驗、食品的加工與貯藏、野生植物的利用,以及治荒的方法。
三、齊民要術體裁?
齊民要術,屬于綜合性的農學方面的專著。
四、賈思勰《齊民要術?
《齊民要術》是中國北魏的賈思勰所著的一部綜合性農書,也是世界農學史上最早的專著之一。是中國現(xiàn)存的最早最完整的農書。 書名中的齊民,指平民百姓。要術指謀生方法?!洱R民要術》大約成書于北魏末年,它系統(tǒng)總結在此以前中國北方的農業(yè)科學技術,對中國古代農學的發(fā)展產生過重大影響。
《齊民要術》由序、雜說和正文三大部分組成。正文共92篇,分10卷。他的人工選擇思想形成是受到中國古代的一部百科全書的影響。指的就是《齊民要術》。 他的家境雖然不是很富裕,但卻擁有大量藏書,使他從小就有機會博覽群書,從中汲取各方面的知識,為他以后編撰《齊民要術》打下基礎。他非常重視農業(yè)生產,認真考察和研究當地的農業(yè)生產技術,向一些具有豐富經驗的老農請教,獲得不少農業(yè)方面的生產知識。中年以后,他又回到自己的故鄉(xiāng),開始經營農牧業(yè),親自參加農業(yè)生產勞動和放牧活動,對農業(yè)生產有親身體驗,掌握多種農業(yè)生產技術。
五、齊民要術為什么叫齊民?
“齊民”一般是指平民,也可以理解為現(xiàn)在的老百姓;“要術”是指重要的生產技術和謀生方法。賈思勰在《齊民要術·序》中寫道:“起自耕農,終于醯醢,資生之業(yè),靡不畢書,號曰齊民要術”,就是說從農耕技術到醬油醋等農副產品的制作,只要和百姓維持生計有關的內容,他在書中皆有記載。
六、齊民要術的時間?
《齊民要術》大約成書于北魏末年(公元533年-544年),是北朝北魏時期,南朝宋至梁時期,中國杰出農學家賈思勰所著的一部綜合性農學著作,也是世界農學史上最早的專著之一,是中國現(xiàn)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農書。
全書10卷92篇,系統(tǒng)地總結了六世紀以前黃河中下游地區(qū)勞動人民農牧業(yè)生產經驗、食品的加工與貯藏、野生植物的利用,以及治荒的方法,詳細介紹了季節(jié)、氣候、和不同土壤與不同農作物的關系,被譽為“中國古代農業(yè)百科全書”。
七、齊民要術幾個農具?
精辟透徹地揭示了黃河中下游旱地農業(yè)技術的關鍵所在,規(guī)范了耕、耙、耱等項基本耕作措施。
《齊民要術》在耕、耙、耱等重要農具的闡說,耕、耙、耱、鋤、壓等技術環(huán)節(jié)的巧妙配合,犁、耬、鋤等的靈活操用諸方面作了系統(tǒng)的歸納,規(guī)范了秋耕、春耕的基本措施,若干重要作物的播種量,播種的上時、中時、下時以及不同土質、墑情下的相應播法?!洱R民要術》把黃河中下游旱地農耕技術推向了較高的水平。千余年間,在近現(xiàn)代農學方法應用以前,世代治農學者很少能在北方旱地農耕技術領域添加重要的新內容。
八、齊民要術》的作者?
《齊民要術》成書的時間為公元6世紀三、四十年代,其作者是賈思勰,生活于中國北魏末期和東魏(公元六世紀)。
北魏之前,中國北方處于一種長期的分裂割據局面,一百多年以后,鮮卑族的拓跋氏建立了北魏政權并逐步統(tǒng)一了北方地區(qū),社會秩序由此逐漸穩(wěn)定,社會經濟也隨之從屢遭破壞的蕭條景象中逐漸恢復過來,得到發(fā)展。北魏孝文帝在社會經濟方面實施的一系列改革,更是刺激了農業(yè)生產的發(fā)展,促進了社會經濟的進步。盡管如此,當時的農業(yè)生產還沒有達到很高的水平,有待于得到進一步的發(fā)展。
九、齊民要術賈思勰讀音?
qí mín yào shù jiǎ sī xié
賈思勰(xié),青州益都(今山東壽光市)人。北魏、東魏時期大臣,中國古代杰出的農學家。
曾任高陽太,著作有綜合性農書《齊民要術》。系統(tǒng)地總結了秦漢以來我國黃河流域的農業(yè)科學技術知識,其取材布局,為后世的農學著作提供了可以遵循的依據。該書不僅是我國現(xiàn)存最早和最完善的農學名著,也是世界農學史上最早的名著之一,對后世的農業(yè)生產有著深遠的影響。
該著作由耕田、谷物、蔬菜、果樹、樹木、畜產、釀造、調味、調理、外國物產等各章構成,是中國現(xiàn)存的最早的、最完整的大型農業(yè)百科全書。
思勰是中國古代杰出農學家,北魏青州益都(今屬山東壽光)人。賈思勰出生在一個世代務農的書香門第,其祖上很喜歡讀書、學習,尤其重視農業(yè)生產技術知識的學習和研究,對賈思勰的一生有很大影響,為他以后編撰《齊民要術》打下了基礎。
成年以后,他走上仕途,曾經做過高陽郡(今屬山東臨淄)太守等官職,到過山東、河北、河南等地。每到一地,他都非常認真考察和研究當地的農業(yè)生產技術,向一些具有豐富經驗的老農請教,獲得了不少農業(yè)方面的生產知識。中年以后,他回到故鄉(xiāng),開始經營農牧業(yè)活動,掌握了多種農業(yè)生產技術。
十、齊民要術的影響?
《齊民要術》是一部總結我國古代農業(yè)生產經驗的杰出著作,是一部具有高度科學價值的“農業(yè)百科全書”。農史學家稱贊該書使中國農學第一次形成精耕細作的完整結構體系。經濟史學家認為該書也是封建地主經濟的經營指南,為增加經濟效益提供了實際方法和途徑。再有食品史學家認為該書在農產品加工、釀造、烹調、果蔬貯藏等方面也給出了很好的技巧、方法。
- 相關評論
- 我要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