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女子用來涂臉的大致有三種粉:米粉、鉛粉和辰粉。
一、米粉
早在西周時期女子就已經發(fā)明出了粉底——米粉。米粉的制作非常簡單,就是將米細細研磨成粉狀,然后泡在水里發(fā)酵,發(fā)酵成糊狀之后再篩選出粉質最細膩的部分,裝進一個小盒子里就做成了。米粉大概和我們現(xiàn)在用的粉餅差不多,不過粉質厚重且容易脫妝。
二、鉛粉
到了秦漢時期,隨著冶煉技術的發(fā)展,人們又研制出了一種相對更好用的白鉛粉。鉛粉的原材料為鉛、錫等,經過化學手段處理后成為粉,粉分為固體和糊狀兩種形態(tài),其中糊狀又稱為“糊粉”或“水粉”,也就是女子們敷在臉上的化妝品。雖然白鉛粉能讓面部看起來更加白凈有光澤,但長期使用下來面部皮膚會被重金屬侵蝕,顏色發(fā)灰發(fā)青,危害很大。
這一時期,秦漢的妝容也有了較大變化,女子已不滿足于周朝時的素妝,而是調制出了“紅粉”,將紅粉作為面部打底使用,把皮膚打造成自然紅潤的狀態(tài)。但由于紅粉附著不牢固,出汗時容易被沖凈,所以又在紅粉的基礎上涂抹上一層胭脂。胭脂屬油脂類,涂抹后即可被皮膚吸收,附著力強不易沖脫。這就是秦漢時期比較流行的“紅妝”。此外,婦女們還改變了周朝時纖細淡雅的蛾眉妝,創(chuàng)造出了各式“大氣”的眉妝,并在眉心添加花鈿。
三、辰粉
到了明朝時期在原有鉛粉的基礎上,又加入一些植物類的米粉和豆粉,將二者相結合,制造出了辰粉。既能保證妝容服帖不易脫妝,又不至于對面部皮膚產生太大傷害,廣受女性喜愛。
可見,古代女子就已經為了美絞盡了腦汁,費勁了心思,不僅創(chuàng)造力強,還“藝高人膽大”,為了美啥都敢往臉上抹,比起現(xiàn)代的小仙女們真是有過之而無不及。
- 相關評論
- 我要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