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于三的成語故事
三年級所學(xué)的寓言故事主要就是守株待兔。守株待兔這個寓言故事講的是一個人總想不勞而獲,守著樹樁子就想得到兔子。
三個成語故事
張僧繇,吳(蘇州)人。在南朝梁武帝時擔(dān)任過右軍將軍、吳興太守等職,以繪畫馳名于當(dāng)時,長于寫真,并擅畫佛像、龍、鷹,多作卷軸畫和壁畫。成語“畫龍點睛”的故事即出自于有關(guān)他的傳說。
成語故事《畫龍點睛》出自《宣和畫譜·卷一》。南朝梁武帝時期,張僧繇畫龍的故事?!爱孆堻c睛”比喻說話作文,在關(guān)鍵上用一兩句話點明要旨,使全篇精警得神。
曹霸(約704~約770)譙郡人,唐沛國譙(今亳州市)人,魏武王曹操后代、曹魏高貴鄉(xiāng)公曹髦后人,官左武衛(wèi)將軍。唐玄宗時期畫家, 擅畫馬,與其門生韓干最著名。成名于玄宗開元年間。天寶(742~756)間曾畫“御馬”。亦工肖像,曾修補(bǔ)“凌煙閣功臣像”。杜甫作有《丹青引》及《觀曹將軍畫馬圖》二詩,對其畫藝極加稱贊。晚年免官流落四川。今畫跡已不傳。
成語故事《別開生面》出自唐·杜甫《丹青引贈曹將軍霸》詩:“凌煙功臣少顏色,將軍下筆開生面。”曹霸,三國時曹操的后裔,也是唐代著名的畫家。唐玄宗要曹霸將在凌煙閣中全部開國功臣的肖像重新畫過,曹霸完成后,使功臣的肖像,又能別開生面地重新展現(xiàn)在人們的面前。開生面:本指使原來已經(jīng)暗淡模糊的畫面重放光彩。后以“別開生面”指另創(chuàng)新的風(fēng)格和局面。
張璪,生卒年不詳,又作張藻,字文通,吳郡(今江蘇省蘇州市)人。生卒年不詳,活動于8世紀(jì)中后期,官至祠部員外郎、鹽鐵判官。安祿山叛唐稱帝授以偽職,安史之亂被平定后,張璪獲罪,被貶為衡州司馬、移忠州司馬。他善畫水墨山水,尤精松石。傳說能雙手分別執(zhí)筆于絹上同時畫出生枝和枯枝,在同一畫幅里顯現(xiàn)榮枯不同的形象,因而引起人們的驚異。他作畫時重視靈感,保持激昂情緒,下筆時若流電激空,毫飛墨噴。他愛用紫毫禿筆,甚至有時以手蘸墨作畫,不求巧飾,畫中山水高低秀麗,咫尺重深,具有感人的魅力。
成語故事《雙管齊下》出自宋·郭若虛《圖畫見聞志·卷五》:“唐張璪員外,畫山水松石,名重于世。尤于畫松特出意象,能手握雙管,一時齊下,一為生枝,一為枯干?!惫埽褐腹P?!半p管齊下”,比喻兩件事情同時進(jìn)行。
帶有三的成語故事
【鑿壁借光】故事:匡衡勤奮好學(xué),但家中沒有蠟燭。
鄰家有蠟燭,但光亮照不到他家,匡衡就在墻壁上鑿了洞引來鄰家的光亮,讓光亮照在書上讀書。
縣里有個大戶人家叫文不識,家中富有,有很多書??锖饩偷剿胰プ龉凸?,但不要報酬。
主人感到很奇怪,問他為什么這樣,他說:“,我想讀遍主人家的書?!?/p>
主人聽了,深為感嘆,就資助匡衡讀書。于是匡衡成了大學(xué)問家。
有三的成語故事
1
韋編三絕的故事
孔子名叫孔丘,是魯國陬邑(今山東曲阜東南)人。他父親是個地位不高的武官??鬃尤龤q的時候就死了父親,他母只好帶著他搬到曲阜住下來,把他撫養(yǎng)成人。據(jù)說他從小很愛學(xué)禮節(jié),沒有事兒,就擺上小盆小盤什么的,去學(xué)大人祭天祭祖的樣子??鬃幽贻p時候,讀書很用功。他十分崇拜周朝初年那位制禮作樂的周公,對古禮特別熟悉。
當(dāng)時讀書人應(yīng)當(dāng)學(xué)的“六藝”,也就是禮節(jié)、音樂、射箭、駕車、書寫、計算,他都比較精通。他辦事認(rèn)真。開頭他當(dāng)過管理倉庫的小吏,物資從來沒有缺少;后來又當(dāng)管理牧業(yè)的小吏,牛羊就繁殖得很多。沒到三十歲,名聲就漸漸大了起來。公元前500年,齊國的齊景公想拉攏鄰國魯國和中原諸侯,把齊桓公當(dāng)年的事業(yè)重新干一下,就寫信給魯定公,約他在齊魯交界的夾谷地方開個會。那時候,諸侯開會,都得有個大臣當(dāng)助手,稱作“相禮”。
魯定公決定讓魯國的司寇孔子擔(dān)任這件事。孔子到齊國后,跟齊景公談了他的政治主張。齊景公待他很客氣,想把孔子留下來。但是相國晏嬰認(rèn)為孔子的主張不切實際,結(jié)果齊景公沒用他。但是齊國的大夫黎鉏認(rèn)為孔子留在魯國做官對齊國不利,勸齊景公給魯定公送一班女樂去。齊景公挑選了八十名歌送到魯國去。魯定公接受了,天天吃喝玩樂,不管國家政事。
孔子對這件事感到很失望??鬃拥膶W(xué)生說:“魯君不辦正事,咱們走吧!”打那以后,孔子離開魯國,帶著一批學(xué)生周游列國,他先后到過衛(wèi)國、曹國、宋國、鄭國、陳國、蔡國、楚國。在列國奔波了七八年,希望找個機(jī)會實行他的恢復(fù)周朝初年禮樂制度的政治主張??墒?,那個時候,大國都忙于爭霸的戰(zhàn)爭,小國都面臨著被并吞的危險,整個社會正在發(fā)生變革。這些國家的國君沒有一個采納了孔子宣傳的政治主張。
最后,孔子回到魯國,把全部的精力放到了整理古代文化典籍和教育上??鬃釉谕砟赀€整理了幾種重要的古代文化典籍,像《詩經(jīng)》、《尚書》、等,并把魯國史官所記的《春秋》加以刪改,成為我國第一部編年體的歷史著作。在認(rèn)識論和教育方面,它注重“學(xué)”與“思”的結(jié)合,提出了“學(xué)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xué)則殆”和“溫故而知新”等主張。他首創(chuàng)私人講學(xué)的風(fēng)氣,門下弟子有上千人。自漢代以后孔子的學(xué)說成為了兩千年封建文化的正統(tǒng),影響極大。
孔子的學(xué)習(xí)精神非常好。相傳,在他晚年攻讀《周易》的時候,曾翻來覆去地讀,竟使編聯(lián)《周易》的繩子斷了好幾次。根據(jù)孔子苦讀《周易》的故事,后人引申出“韋編三絕”這句成語。形容勤奮讀書。
有關(guān)于三的成語
三三兩兩 【拼音】: sān sān liǎng liǎng 【解釋】: 三個兩個地在一起。
形容人數(shù)不多。【出處】: 宋·郭茂倩《樂府詩集》卷四十七引晉人《嬌女》詩:“魚行不獨自,三三兩兩俱?!彼巍ば翖壖病赌钆珛伞るp陸》詞:“袖手旁觀初未說,兩兩三三而已?!?【舉例造句】: 時文林街一帶已有歪戴呢帽的人三三兩兩散在街上?!铩堵勔欢嗳つ曜V》? 【拼音代碼】: ssll 【近義詞】: 稀稀拉拉 【反義詞】: 密密麻麻 【歇后語】: 螞蟻游玩;十個人排四隊 【燈謎】: 十;九四 【用法】: 作定語、狀語;形容數(shù)目不多 【英文】: in twos and threes
關(guān)于三的成語故事20字
三山聚義、三打祝家莊、拼命三郎獨劫法場、阮氏三雄戲欽差、三拳打死鎮(zhèn)關(guān)西等。
關(guān)于三的成語大全
一心一意、二龍戲珠 、三言兩語、四通八達(dá)、五湖四海
一心一意
漢語拼音:yīxīn–yīyì
釋義:專一心志。
造句:我對你是一心一意的。
二龍戲珠
漢語拼音:èr lóng xì zhū
釋義:兩條龍相對,戲玩著一顆寶珠。
造句:他和她搶蘋果,猶如二龍戲珠。
三言兩語
漢語拼音:sānyán–liǎnɡyǔ
釋義:形容言辭簡短,指不多的幾句話。
造句:我三言兩語和你說不清這個事情。
四通八達(dá)
漢語拼音:sìtōnɡ–bādá
釋義:道路可通到各地。形容交通便利順暢。
造句:道路四通八達(dá),生活便捷。
五湖四海
漢語拼音:wǔhú–sìhǎi
釋義:泛指全國各地。也作“四海五湖”。
造句:五湖四海一家親。
有關(guān)三的成語和故事
課文《將相和》有三個故事,這三個小標(biāo)題分別是:
1、完璧歸趙
2、澠池之會
3、負(fù)荊請罪。 主要內(nèi)容是: 秦昭襄王假以十五城向趙國索取寶玉和氏璧,趙惠文王知其詐而不敢抗。藺相如自薦攜璧赴秦,察知秦王無誠意,親試油鼎,大義責(zé)秦,完壁歸趙。秦昭襄王又設(shè)宴澠池,請趙王赴會,藺相如伴隨王前往,席間秦王借鼓瑟辱趙王反被相如所辱;秦王索趙城又遭藺駁斥。廉頗接應(yīng),趙王安然回國。趙王封藺相如為相,廉頗不服,屢次相辱,相如避之后,廉頗知情,悔悟,負(fù)荊請罪。
三字成語故事有哪些
什么的故事填空:(口頭禪)的故事,(潑冷水)的故事??陬^禪、潑冷水都是三字成語。
關(guān)于三國故事有關(guān)的成語
1.驅(qū)虎吞狼(荀彧)
計出三國荀彧(字文若,潁川潁陰人。東漢末年曹操帳下首席謀臣,杰出的戰(zhàn)略家。官至侍中,守尚書令,謚曰敬侯)。意謂令此攻彼也。使之兩相殘殺,以讓第三方坐收漁人之利。類似于三十六計中的“借刀殺人”,但不盡相同。
出處:《三國演義》十四回 曹孟德移駕幸許都 呂奉先乘夜襲虛許都
操問荀彧曰:“此計不成,奈何?”彧曰:“又有一計,名曰驅(qū)虎吞狼之計?!辈僭唬骸捌溆嬋绾危俊睆唬骸翱砂盗钊送g(shù)處通問,報說劉備上密表,要略南郡。術(shù)聞之,必怒而攻備;公乃明詔劉備討袁術(shù)。兩邊相并,呂布必生異心:此驅(qū)虎吞狼之計也?!?/p>
2.三顧茅廬(劉備、諸葛亮)
三顧茅廬又名三顧草廬,典出《三國志·蜀志·諸葛亮傳》,在《三國演義》中也有章回敘述。
公元206年冬至公元207年春,當(dāng)時屯兵新野的劉備,帶著大將關(guān)羽、張飛,三次到南陽郡鄧縣隆中請諸葛亮出山輔佐的故事。此后傳為佳話,漸成典故,載《三國志·蜀志·諸葛亮傳·出師表》?,F(xiàn)常用來比喻真心誠意,一再邀請、拜訪有專長的賢人。
出處: 三國蜀·諸葛亮《出師表》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陽,茍全性命于亂世,不求聞達(dá)于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于草廬之中,咨臣以當(dāng)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qū)馳。后值傾覆,受任于敗軍之際,奉命于危難之間:爾來二十有一年矣。
《三國演義》第三十七回 司馬微再薦名士 劉玄德三顧茅廬
3.七擒七縱(諸葛亮)
三國時,諸葛亮出兵南方,將當(dāng)?shù)厍蹰L孟獲捉住七次,放了七次,使他真正服輸,不再為敵。比喻運用策略,使對方心服。
出處:晉·陳壽《三國志 蜀志 諸葛亮傳》:“亮率眾南征,其秋悉平?!迸崴芍⒁稘h晉春秋》:“亮笑,縱使更戰(zhàn),七縱七擒,而亮猶遣獲?!?/p>
《三國演義》八十七回 征南寇丞相大興師 抗天兵蠻王初受執(zhí)
《三國演義》八十八回 渡瀘水再縛番王 識詐降三擒孟獲
《三國演義》八十九回 武鄉(xiāng)侯四番用計 南蠻王五次遭擒
《三國演義》九十回 驅(qū)巨獸六破蠻兵 燒藤甲七擒孟獲
4.舌戰(zhàn)群儒(諸葛亮)
原指與眾多的儒生謀士爭辯,駁倒對方的議論。后泛指與許多人激烈爭辯并駁倒對方。
出處:《三國演義》第四十三回 諸葛亮舌戰(zhàn)群儒 魯子敬力排眾議
5.老驥伏櫪(曹操)
比喻人雖然年老,但仍有雄心壯志。
出處:曹操《步出夏門行》第四章《龜雖壽》
龜雖壽
神龜雖壽,猶有竟時。
騰蛇乘霧,終為土灰。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盈縮之期,不但在天;
養(yǎng)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 相關(guān)評論
- 我要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