憑闌人?金陵道中詩人是:淪落天涯、孤寂愁苦(或倦于漂泊、羈旅思鄉(xiāng)或落泊困頓的倦客游子)的形象。
原文:金陵道中(元)喬吉
瘦馬馱詩天一涯,倦鳥呼愁村數(shù)家。撲頭飛柳花,與人添鬢華。作者簡介:喬吉,又名喬吉甫,字夢符,號笙鶴翁,別號惺惺道人。元太原路陽曲人。生于元世祖公元1280年(至元十七年),卒于公元1345年(至正五年)。流寓杭州,一生窮愁潦倒,寄情詩曲水酒,過著“尖風(fēng)薄雪,殘杯冷炙,掩青燈竹籬茅舍”,“世情別,故交絕,頭金盡誰行借?今日又逢冬至節(jié),酒何處賒?梅何處折”的清貧困頓生活。 關(guān)于喬吉之生平,史籍無詳細(xì)記載,僅據(jù)元代戲曲史家鐘嗣成在《錄鬼簿》中說:喬吉“美容儀,能辭章,以威嚴(yán)自飭,人敬畏之。居杭州太乙宮前。有 《梧葉兒》、《題西湖》百篇,名公為之序?!氖?,欲刊所作,竟無成事者。”從此段史載中,我們可以窺見:喬吉是一個相貌俊美,長于詞曲,為人清高認(rèn)真,使人敬而遠(yuǎn)之的落魄文人。一生貧寒,無法回到原籍,流落于杭州,聊居道觀太乙宮附近。他的散曲作品很多,達(dá)百余篇,并請當(dāng)時有名望的人為之作序。然而,慘淡江湖40多年,總想著把這些作品刊印成冊,流行于世,卻無人資助,終未能如愿。終于在公元1345年(至正五年)65歲時,油盡燈熄,客死他鄉(xiāng)?!督鹆甑乐小肥且皇酌鑼懶幸哿b旅苦情的佳作。開頭兩句巧妙地化用馬致遠(yuǎn)《天凈沙?秋思》所創(chuàng)造的意象,“瘦馬馱詩天一涯”指作者自己,“倦鳥呼愁村數(shù)家”是景物。由我及物,物也有了倦意和愁感。作者從萍蹤逆旅的主題,引申到時光易逝的感嘆上:“撲頭飛柳花,與人添鬢華”,青春不再,滿頭青絲,變成如霜白發(fā)。柳花無意,詩人有情,無限感慨蘊(yùn)于詩底。小令僅有四句,卻有兩層意思,又層層進(jìn)遞,氣脈相連,耐人咀嚼,促人憬悟。
淪落天涯、孤寂愁苦(或倦于漂泊、羈旅思鄉(xiāng)或落泊困頓的倦客游子)的形象。評分:共2分。意思對即可。
- 相關(guān)評論
- 我要評論
-